民以食为天。
无论古今,只要还在这片黄土地上,官也好民也罢,最关心的终究还是粮食。
苏牧有所感怀地望着治粟内史的背影,轻轻点了点头。
知道有了能让百姓吃饱的种子,发自内心狂喜到这种程度,无论治粟内史立场如何,苏牧对他已经有了一些好感。
群臣无言相顾,沉浸在震撼之中,久久无法平静。
军功打天下,粮米定民心……
十倍的产出啊,什么概念?
黎民苍生,都要念武平候的好。
况且,陛下有意为武平候扬名,不会因为怕他功高震主而藏着掖着。
只会极尽夸赞。
想明白了这一点,文官集团深深地感到无力——
武平侯,简直没有任何破绽!
事到如今,如果谁再对他发起攻讦,消息一旦传出太庙,恐怕只会成为天下人唾骂的对象。
陛下把这么重要的事放在此刻再讲,她即位时间虽然不长,可这份手段实在让人动容。
兵家多了一个难办的帮手啊……文臣们认清事实,内心沉重。
太尉抓住机会,春风满面地继续抱拳,中气十足喊道:
“农作物利国利民,是国之柱石,请陛下加封武平侯!”
之前他喊的是加赏,现在他喊的是加封。
一字之差,意思已经迥然不同了。
文臣们纷纷望来,唾骂一声,老匹夫!
偏偏拿现在的形势没有半点办法。
只能听之任之。
为苏牧扫平了所有的障碍,烈安澜突然变得肃穆,她站在前殿高台正中,朗声昭告天下:
“武平侯文韬武略,国之大才。朕有意建立学宫,广纳诸子百家,令百家穷尽所学,报效大烈,全其忧国之心!
“责令武平侯苏牧为学宫之首,引导百家,学宫之内一切事务,享独断之权!”
文官哗然!
大家都知道,诸子百家,在大烈立国之初,被高祖神武帝和国师狠狠犁过一遍。
从此再难成气候。
这之后,兵家一家独大,压得诸子百家喘不过气,只能蜗居在江湖里面,苟延残喘。
偶尔有想要搞事情的,已经在立国之后的百年时间里,全部被清算过了。
陛下这时候把百家再拉出来,让他们报效大烈?大臣们迅速在内心推演,得到一个虽然不情愿承认,却合情合理的结论——
成立学宫、广纳百家这件事,还真有极大可能成功。
百家争鸣,雄心没那么容易消磨殆尽的。
现在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一展抱负,谁能拒绝呢?
烈安澜扫过群臣,脸上无悲无喜,她清楚地看到,一些大臣脸上闪过不甘的情绪,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竟然还有人在考虑党争。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亘古不变。
记下那些人,她又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反对,于是最终敲定。
献捷大典持续了一个时辰,终于尘埃落定。
各怀心思的文武大臣和皇室宗亲,四散返回各自的府上。
至于在这之后,他们会不会重新碰头、会不会针对大烈冉冉升起的武平候做出些什么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