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众主工程师来到了演播室外围,高正拿出了给诺尔芬资料的原版,“我手上拿的就是双炉技术架构的beta1版本,而就是这个框,加迪安几十年都没有攻克下来,我知道你们说双炉的出力非常澎湃,但是在看之前,你们能不能给我描述一下他的澎湃是怎样的?”
“忽上忽下?”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可以了”高正叫停了他们,“你们总的感觉是不是动力炉的出力虽猛,但是左右或者上下两个炉的出力总是无法同步平衡稳定下来,无法变成合力,对不对?”
所有人纷纷点头,然后高正将文件摊开在他们面前“原因就在这里,粒子输出的框架影响两炉的输出总量,而CPU算法则是影响控制双炉的稳定性,而控制的方法就在这上面。”
工程师们打开了文件一看,“因为达伦特粒子的衰变速度是会受粒子所处环境而随时变化,活性非常高,而且极度不稳定,就像是海面一样无法一直维持平衡。当年MRA的工程师们在平衡这一个粒子炉的时候发现,只靠计算机计算去平衡是跟不上粒子的变化,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使用‘最直接的运算机器’,能够平衡人类身体的节奏控制器——人类大脑来平衡左右炉的输出率。
框架+人脑,才是双炉满输出的完全体。
这也就是MRA系统的雏形,后来技术员发现通过人脑不仅可以平衡和控制动力炉的瞬时出力,还可以借此控制机体,当人脑的意识和达伦特粒子炉合二为一之后,可以大幅度缩减机体各种动作的反应时间,而根据人脑等级的高低,同步率更是有不同的划分。……”
大家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高正会拒绝使用双炉,没想到启用双炉的关键居然是MRA系统。高正指了指这些文件,“其实后面还有,只不过我不想显示出来,功率越高的炉,对人脑的负担就越大,对人类大脑的伤害就越强。”
听完高正的补充说明,大家就像是吃了苍蝇那么难受,毕竟高正前一秒给了他们希望,后一秒又亲手掐掉了这个希望。忽然,瓦伦似乎记起了什么便问道“高先生,那我有个不懂的地方,据我所知,你身上没有HPR系统的接口,但是为什么你可以灵活自如地操作双炉机,这不是和他们实验出来的结论是相矛盾的吗?”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在思考过。”高正于是搬出了另外一套‘深思熟虑(胡编乱造)’的理论,“原版资料中还提出了一个非常玄妙的可能,因为大家都知道达伦特粒子是非常的活跃而且难以被常规手段所控制,为什么用人脑就可以对其干涉呢?答案就是脑量子波。用MRA系统连接大脑可能只是作为脑量子波增幅器的存在,因为在大量不同等级的人脑CPU比较中,大家压根就没办法为ABCDE制定一个明显的标准,必须要进行一次测试才能确定品质。大概就是因为ABCD等级的脑量子波在我们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无法进行检查吧。”
反正没有人比高正更加了解,所以自不然高正说出来的话就没人能提出质疑甚至反对,但是既然高正说得这么玄幻,那么他口中的改善这一项技术到底又是什么?
“答案就是在现有的框架下,通过降低两个炉的各自的最高功率来减少运算压力,然后我们为这一台机体搭配第三个AI驾驶员,由这个AI专门来负责计算和平衡两个达伦特粒子炉的出力。”
所有人纷纷惊讶地说道“这真的可以的吗?”
瓦伦看了看高正,满眼都是怀疑“高先生,莫非你是打算用电子脑提取这些粒子的某种共同特征,然后采用某种单一算法来驱动他们?”
“Bingo,尽管这种操作下的‘双炉’总出力肯定没有原本双炉的高,但是从成本和可复制性而言,这是我暂时能想出的最优解。”
瓦伦继续问道“尽管AI计算技术已经经过八十年的发展,但是根据公开出来的AI技术,能稳定计算的也只有发电厂那些功率在200左右的粒子炉,这固然和框架不同导致算法压力大有关系,但是相关研究也指出如果再推高单炉功率,算法势必要重新再来。200的炉,和我们现在拿到的650和800在计算量不在一个量级,甚至都已经不在一个维度,高先生莫非你是打算将民用的技术套在这些机体上?”
高正再次摇头,“生搬硬套肯定不行,这一次我们用的是300的粒子炉,两台炉的共同出力,我预计经过削弱,大体上也能和一台800的出力伯仲之间,但是一个300的炉的工时只需要一个800的炉八分之一的时间。而300炉用的平衡AI我们在完成当前这一台机体单炉版本之后再作为‘进阶版’进行研究。”
“那这些300炉的特征参数?我们是到时候再采样?然后再构筑这个AI算法?”
“所以瓦伦你的任务有两个,先补足一种方案,然后再设计第二种双炉动力方案,诸位,单炉机只不过是让我们试水,要大规模生产这一台机动战士,我们要走的双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