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五种金锭,他并没有全部拿出来,也没人可以显摆。他只是每样拿一块出来作为代表。
他对今天的黄金收获也了如指掌,20根无字金条,张记金锭50块,吴铺金锭40块,安南船只造型的金锭10块。
此外,还有36个金元宝。
总数合计156。
他拿出来主要就是测量准确的重量,也到了他刚刚买的电子秤派上的时候。
这其中,无字金条最重,有372.2克。
张记金锭就要轻一些,只有364.9克。
吴铺金锭有366.8克。
安南船只造型的有367.2克。
金元宝有370.5克。
重量都不相同,夏宇严重怀疑,甚至同样金铺出的金锭,重量也都不会完全一样。
但这其实无伤大雅,误差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夏宇觉得他自己是真的膨胀了,“也就几克黄金,两千块钱不到,毛毛雨啦!”
他忽地想起测试新的东西,电子秤在空间里称和外面会不会不一样?
他想干就干,马上就做起试验来,结果证明,称出来的重量都是一样的。
有点蒙蔽的同时,夏宇也安慰自己,起码以后他可以直接在空间里就把东西称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
他又用以前就买回来的千分尺,准备测量下这些金锭的尺寸,比如金元宝的尺寸为5.53x3.12x3.32。
可很快,他就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因为测量金锭的尺寸感觉没什么意义。
“不对,我这是科学,是考古!”
夏宇马上就给自己打气,记录下这几块金锭的各种原始数据。
然后他又拿了金锭出来,也发现果然如他所料想的那样,即便是同一批的金锭,大小和重量都有出入。
于是,他也就不搞原始记录这套了……
难不成真要把这156块金锭通通测量一遍?
要做这事也得在空间里做呀!拿到外面来测量实在太沙雕了!
夏宇一边自省的时候,总觉得哪里遗忘了些什么。
但很快,他就想到了!
还是得拍照记录!
当然,绝对不是为显摆。
这批黄金,是这艘沉船宝藏中,最方便出手,也必须出手一部分的东西。经济价值最高,至于其他考古、历史、社会学研究等价值,他又不会全部出手。
最大可能的出手渠道,还是走白羽娇家的御祥斋。他以前的海捞瓷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她们店铺出手的,收藏购入青铜鼎也差不多,大家知根知底也在同一条船上,不用担心出卖或者黑吃黑之类的情况发生。
如果不是倒必要的情况下,夏宇是绝对不会把这些金锭融掉重铸的。那样一来的话,就变成了普通的黄金,收藏和历史价值就完全被抛弃了,也是在损坏文物。
夏宇的拍照技术也就是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练出来的,而且,都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样打捞金锭的处理,可比瓷器要方便很多,基本只需要把表面清理干净就好。而不用搞脱盐以及加固修复这一套非常繁琐的流程。
至于这艘船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黄金,熟读历史的夏宇是清楚不过的。
16世纪到18世纪的明、清时代,基本都是白银输入,黄金输出。
中南美洲的白银飘洋过海,换取了中国制造的茶,生丝,黄金和瓷器。张居正的白银赋税金融改革后,白银在中国找到了安生立命之地。因贸易顺差,白银供应量增加,以致于民间买卖以银为本位或以银折算铜钱。因而白银的需求量大,金银比价约在1:8-10之间。
但同一时代的欧洲、扶桑等国实行金本位,银本位或秤量货币,加上政府发行金币定位货币,为了稳定金的货量需求大,金价就高。
有这样的金银价之差距,贸易就有利润的可能。因此就有白银入,黄金出的交易。
这艘船的葡萄牙人应该就是在做运黄金到国外的交易,也是夏宇并没有在船上发现白银的重要原因。
而据研究发现,当时在黄金贸易上,欧洲得到利润仅在80%左右。但在丝绸、瓷器等上却有100%到200%甚至更高的利润,为了追求高利润,商人和海盗们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