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东宫。
李三郎接太子令立即赶到了东宫,他没想到太平公主此刻也在东宫,于是连忙施礼,道:“太子殿下、姑姑,您们都在啊?”
太子心绪不宁,李三郎来之前已经焦急得来回踱步,坐立不安,见李三郎此刻到,连忙上前问到:“三郎,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李三郎瞥了一眼太平公主,她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消息应该是她传递给太子的,看来此刻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于是李三郎将今日之事悉数都告知了太子。
太子越听越觉得后脊发凉,等李三郎说完之时,面额上已渗出了汗珠,焦急的问到:“眼下该如何是好?这事如告知吾皇,那必定难辞其咎!”说完又开始来回踱步。
李三郎不明太平公主到底此行何意,是敌是友,不敢率先发表意见,于是问到:“姑姑,依您看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太平公主似乎已有所准备,直言不讳地向太子说到:“兄长,依本宫之见,今日诸事皆因那李客办事不利所致,此刻应将此人夺职拘押,交由皇上处置。”
李三郎听完,心中不免一惊,没想到太平公主出了这么个主意,按理来说,危难关头,弃车保帅倒是一个选择,但此刻如此行事不免太不过仁义,何况李客刚弃官,再将罪责推到他身上,那么数罪并罚,李客必定难逃一死了,李三郎可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刚欲张口辩解,太平公主继续说到:“不过本宫听闻,这李客刚弃了令牌,这么一来不就正说明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办事不利,不敢担当罪责吗?兄长,我看此事可行,如此一来,皇上必将怒火转向李客,兄长也免去了一难。”
李三郎万没想到,太平公主的消息如此之快,就连李客弃官之事都已得知消息,此事甚为被动,但不管如何,他还是要设法为李客辩解,于是说到:“太子殿下,此事万不可,今日之事,是突厥贼人提前筹划得当,任谁来查处,今日之事亦难避免,此刻如将所有罪责归咎于李客,那日后还有谁愿意为吾等效命?况且,据说这凶徒克多武功高强,如没有李客,如何擒之?”
太平公主轻轻一笑,说到:“三郎此言差矣。皇上可不会认为这是突厥人筹划得当,她只会责怪龙安司办事不利。你说凶徒武功高,没有李客不能擒之,那岂不是嘲笑我朝中无人?如此上报皇上,那还不得天威震怒,加大对龙安司惩处?”
太平公主如此一说,李三郎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辩解,但他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太子,希望他能有个公允的说法。太子李显面露难色,踌躇不定,太平公主紧接着说到:“兄长,此事万不可耽搁,否则消息到了皇上那,兄长难免措手不及!”
太子一声叹息,说到:“也罢!此刻也只能如此行事了,我立刻准备明日的上疏!三郎,你速去派人擒之李客,待明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交由皇上处置。”
李三郎一拱手,连忙说到:“太子殿下!”太子一摆手,说到:“三郎,你要说的我皆知,但此刻只能如此!你去吧,勿再言!”说完摇了摇头,面露无奈。
李三郎看再继续纠缠恐也难有结果,只能自己伺机行事了!于是拱手施礼而退,临行时,又暗自瞥了一眼太平公主,只见她面容冷峻,既无悦色,亦无忧虑,她到底是敌是友,实难判断!
李三郎知道李客现暂居梁王府,于是连忙前往。路上,他已想好了如何行事。他是绝对不会擒李客交由皇上处置的,那样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此行事日后又会有谁再为他效命!况且,李客也不是他轻易擒得住的,他不愿意冒这个鱼死网破的风险。他打算让李客逃,暂且躲藏起来,罪名可以暂加,只要人活着,日后定有翻案的机会,这样一来,朝廷、李客他就可以两面不得罪了,大不了就是一个抓捕失职之责,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想到这,也就只差一件事——说服梁王武三思配合。
一刻过后,李三郎到了梁王府。武三思与李三郎并无什么交情,严格来说,他还是太子的政敌,所以面对武三思,他是不能用商量的态度来处理此事的,免得日后遭人落下把柄。
见了武三思,李三郎义正言辞地说到:“奉太子令,抓捕李客。李客失职导致诸多百姓无辜蒙难,又擅自弃官,实乃对朝廷大不敬,罪加一等。”
武三思没想到来抓李客的是李三郎,太子这招贼喊捉贼倒是高明,李客现隶属于龙安司,武三思正筹划着明日早朝上报李客失职,再罗织罪名安给龙安司,没想到他们自己却先动手了,这一来不就扰了自己的计划。自从李客刚才以剑相向,以武三思的心性早就下了杀李客的心思,但此事他想自己动手,以解快意,于是说到:“李司丞,太过心急了吧?李客不管怎么说,也是本王的府上客,这深更半夜的被你带走,别人会说本王待客不利,会嘲讽本王的。”
李三郎早预料到武三思会阻拦,于是说到:“三郎为梁王计,这人还是早交了好,免得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