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想起多年前的岁月,沉静,沉默。
东方润先生无号,居于仙山之境,南岳群山之间。并未闻名于天下,乃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那时候,她于袁宣峻初相识,因缘际会在寻访结交天下才能之士时得到半张书笺。
所论者:天下书籍浩瀚如海,穷尽毕生所学亦不得一二,困苦于其间。
东方先生与众友论之,一曰:“稚子未通书理道数,当尽力求学以固所知。而少年当行万里路,格物致知。不惑之后,不必盲于浩瀚书海,当以思之为学之。学者,当以圣人之思为思,容诸圣贤所思,自得通达。”
弟子曰:“不以书海为焦虑,当以慢为快。学之学者,是以其术,术至道成。始则以师为学,当以教人至明为安。再以为思,吾当以此学何用之?用之以五者,方止。末者,思其本源,因何而生?是以此术,一书之得胜于十书也。”
友人曰:“凡事之,人皆重一年所得,轻十年所得也。数十载如一日,孜孜不倦,必有所成。”
弟子曰:“吾以常学,先思后学,问己曰:其如是?因何如是?何以用之?”
友人曰:“学不以所用,于未学无益。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何妄学矣。”
弟子曰:“所知愈盛,其心俞苦。其学愈广,其思愈裂。但其有应于其苦之澄明,应于其思之坚韧。故文人文弱,然求知不竭,其骨不屈。”
弟子问询东方:“先生何以解?“
东方先生曰:“皆正。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凡能体察其因,应于其境,为上。”
半卷书笺未能书写完,当时她二人看得这坐而论道的记载。几乎是叹服的五体投地,便相约寻访这位东方先生。而后,她特地安排了人,专在这地方收集东方先生的文章。年年习之,大有进益。那一年,桃花盛开处,水流九曲中,青苔石阶路,路遇许多人,才见到这位东方先生。
两人所问所思不同。
袁宣峻武学再难更进一层楼,这位东方先生不懂武。却以道而论之,教他苦练基本功。不过些许日子,果有顿悟。
届时她正在困顿之中,并未掀起风浪。未来一切,更是未知之数。所问的,亦是如何突破当下困境。
那一日,她一身素服,缓缓说来其困顿之处。
东方先生听她说了许多后,举了一个例子。
农夫收成,第一个农夫只想收成上多十担,打田鼠,驱麻雀,虽急却多收了半担粮食。第二个农夫,将半数收成换成了花穗更大的种子,于第二年真真的多收了十二担粮食,可税之一去,辛苦亦心苦。第三个农夫,理其田土,划其可用荒地,田中种稻米,又于田中养河鱼。土中得谷,高粱,下种两季豆。荒地之中,下洒各处的得来得种子,以测来年之用。荒地以种稀贵菜肴。家中尚有小儿,常采山间野菜蔬果,晒以常用。年下收成,除却税收,更以菜蔬鱼豆换取些许银钱。
又道:“虽一年,然三者不同矣。常人求其结果,聪明人追其原因,唯有智慧者将其所有用于所有,格局不同,因果更不相同。急,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