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海魂 > 第一次全球战争(倒唐战争)

第一次全球战争(倒唐战争)

唐历1285年(公元1903年),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日本四国秘密达成“倒唐同盟”,共同将矛头指向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

这四个新兴帝国都谋求获得等多的海外利益,并且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要求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这两个最古老,最强大的帝国均分世界利益。大英帝国的主要述求是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全球贸易份额。法兰西王国的主要述求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俄罗斯帝国则想得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土地,日本则仍然在谋求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

这四个国家的主要对手都是唐帝国,以及在唐帝国支持下的波斯帝国。四个国家通过达成战略同盟,以及实际上的军事同盟共同向唐帝国施加压力。世界局势再度紧张,唐帝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威胁。

唐历1287年(公元1905)年,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结成三方同盟,共同对抗另外四个帝国的威胁。德意志帝国因为要对抗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意大利王国这三个强大的国家来自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并无多少海外利益,国家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德意志帝国与唐帝国同盟,共同应付法兰西王国与俄罗斯帝国。

至此,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格局基本成型,世界上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开始了紧张的扩军备战。从唐历1285年开始,到唐历1296年,七个主要帝国的军费开支一直在以每年近两成的速度增长,而且军队规模一直在扩大。特别是海军方面,历史上,这十一年时间被称为“造舰十年”。除德意志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外,其他五个帝国在这十年总建造的战舰总吨位,超过了过去一百年间建造的所有战舰的总吨位。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期,到唐历1295年的时候,唐帝国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成,波斯帝国为三成五,德意志帝国为三成,日本为三成五,俄罗斯帝国为三成五,法兰西王国为三成,大英帝国为二成五。换句话说,这七个国家所支出的军费,占到了当年世界总产值的近两成了。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而最后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而已。

唐历1296年(公元1914年),唐帝国皇帝与内阁首相先后批准了战争计划。当年初,唐帝国以日本为能履行“唐日战争”后所签订的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次日,波斯帝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两日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以及俄罗斯帝国先后向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宣战。同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也向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宣战。次日,德意志帝国向四个国家宣战。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了。

战争初期,唐帝国制订的基本战略是,先东后西。先消灭东面的日本,在西面的陆地战场上采取守势,由德意志帝国牵制住俄罗斯帝国,波斯帝国从南面进攻俄罗斯帝国。而在大西洋上,唐帝国的舰队以开普敦为后方基地,先拖住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舰队,等到帝国海军收拾掉了日本之后,海军舰队进入大西洋,从海上威胁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迫使两国投降,最后在陆地上收拾掉俄罗斯帝国。

这一战略计划与唐帝国当初对付西方列强时的计划有很大的相似性,即竭力避免大消耗,大损失的地面战争,尽量发挥帝国海军的实力,通过控制海洋来获得最后的胜利。整个战略核心是围绕着海军展开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世界了,唐帝国还过低的估计了对手的战争决心,低估了日本的抵抗能力,导致了唐帝国在后面的一系列惨痛失败。

战争进入到第二年的时候,地面战场上的情况变得对唐帝国一方极为不利,特别是在欧洲战场上,局势正在迅速的恶化。

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首先集中力量在欧洲大陆上对付德意志帝国,战线一度被推到了莱茵河东岸,进入了德意志帝国本土地区。最后,德意志帝国投入了150万地面部队,数万门火炮,在莱茵河上稳定住了阵脚。一年之内,德意志帝国就与两个强大的对手打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其中科布伦茨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4万人,科隆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1万人,韦瑟尔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18万人。虽然最后德意志帝国在西线稳住了局势,不过代价是极为惨重的。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的455个师中,有320个部署在西线战场,或者是本土的西部地区,七成火炮也都投入到了西线战场上。结果就是,德意志帝国无法按照唐帝国的战略计划,在东线上牵制住俄罗斯帝国,反而要应付俄罗斯帝国的猛烈进攻。

俄罗斯帝国也将重点首先放在了德意志帝国身上,不过俄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双方的战线一直稳定在维斯瓦河一线。德意志帝国用90个师挡住了俄罗斯帝国两百多万地面部队的进攻。不过,问题是,德意志帝国只剩下了不到50个师的战略预备队,就算不陷入三线作战的境地,只要这一情况持续下去,德意志帝国都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去顶替损失惨重的前线部队,而在一年之内战败。

在此情况下,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迅速修改了战略计划,加强了对俄罗斯帝国的地面进攻,迫使俄罗斯帝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东线与南线上来。半年之内,唐帝国在奥伦堡到阿特劳这条战线上投入了120万地面部队,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一度将战线推进到了萨马拉到阿斯特拉罕一线,迫使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将原本用来去增强西线进攻的地面部队投入到东线战场上来。

同期,波斯帝国大军翻越了高加索山脉,连续攻占了巴库与马哈奇卡拉,数十万波斯帝国军队向罗斯托夫方向推进。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在南线战场上增兵50万,以应付波斯帝国的进攻。

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进攻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德意志帝国受到的压力,到后来,德意志帝国仅在东线部署了不到40个师,抽调了50个师作为预备队,巩固了西线战场。

同期,唐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围绕着济州岛,与屋久岛这两座岛屿的控制权爆发了两场海战。虽然最后唐帝国并没有能够攻占这两座岛屿,而且也没有给予日本联合舰队重创。但是,这两次战役稳住了唐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并且迫使日本海军转为内线防御,放弃了在琉球群岛与唐帝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意图。

战争进入到了第三年,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联合舰队首次在大西洋上挑战了唐帝国的第四舰队与独立舰队。虽然数次海战都不算激烈,唐帝国海军的强大舰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住了在大西洋,特别是在中大西洋与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不过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海军舰队已经对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年初,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远征军攻占了唐帝国在地中海的唯一据点——直布罗陀要塞,数千帝国守军几乎全部阵亡。随着直布罗陀要塞沦陷,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大西洋舰队可以方便进出地中海,从而威胁到波斯帝国的西部地区。战局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变。

同年中期,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炮轰伊斯兰堡。随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在伊斯兰堡附近登陆,切断了波斯帝国与其欧洲部分领土的陆上通道。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黑海,炮轰被波斯帝国占领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波斯帝国军队被迫撤出克里米亚半岛,撤退到了大高加索山脉北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同时,波斯帝国将主力转移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投入了数十万大军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争夺伊斯兰堡,努力打通与欧洲领土的联系通道。

下半年,波斯帝国部署在拉塔基亚,特里波利,贝鲁特三个港口的海军舰队遭到了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舰队的突然袭击,波斯帝国地中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同时波斯帝国也失去了在地中海东部的制海权。

年底,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舰队炮击亚历山大港,并且在尼罗河三角洲登陆。波斯帝国驻军被迫退守苏伊士运河东岸。虽然,直到战争结束,波斯帝国仍然控制着西奈半岛,不过波斯帝国的海军战舰,唐帝国的舰队也无法再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了。

这一年,唐帝国在西线地面战场上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达到了250万,不过进攻收效甚微。如同欧洲西线战场一样,唐军与俄罗斯帝国军队在奥伦堡到阿斯特拉罕这条战线上陷入了苦战之中,双方均无法迅速突破对方的壕堑网。

为了稳住波斯帝国,唐帝国派遣了近80万地面部队支持波斯帝国在对俄南线战场,以及苏伊士运河战场,伊斯兰堡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当时,在整个亚洲战场上,唐帝国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左右,这是唐帝国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

西太平洋上,唐帝国花了半年的时间,攻占了屋久岛与种子岛,为此损失了近五万海军陆战队官兵。不过,这也同时切断了日本海军舰队南下的通道,将日本海军舰队压缩到了其本土附近海域。

当年年底,唐帝国大西洋远征舰队,即之前的第四舰队与独立舰队协同一支有一万五千人的陆战队进军直布罗陀要塞,准备夺回这座扼守着地中海咽喉的要塞,迫使英法舰队离开地中海,减轻波斯帝国在海防方面的压力,并且支援波斯帝国对伊斯兰堡的进攻行动,改变整个亚欧战场的局面。

战争进入到第四年的时候,唐帝国海军遭受了最大的一次失败。大西洋联合舰队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海域遭遇英法联合舰队。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海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

唐帝国大西洋联合舰队拥有24艘主力舰,12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以及24艘驱逐舰,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帝国用来对付日本的第一舰队,以及镇守南洋地区的第二舰队。英法联合舰队则拥有27艘主力舰,14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30艘驱逐舰。这也几乎是两国海军战舰总规模的八成。

双方势均力敌,不过英法联合舰队早就确定了这一海战战场,而唐帝国舰队则是从黄金海岸出发,航行了数千公里,再与敌舰队接战的。战斗从一开始就对大西洋联合舰队极为不利,在上午的战斗中,舰队就损失了至少四艘主力舰,并且被迫开始南下撤退。随即英法联合舰队进行追击。在撤退过程中,唐帝国舰队司令官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的抛弃数艘航速较慢的战舰,主动退回到黄金海岸,然后再寻找战机,结果被英法联合舰队追上。

决战发生在加拿利群岛北面海域。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虽然唐帝国海军将士奋勇作战,将其能力发挥到了极限,但是结果仍然是残酷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有3艘速度稍快的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以及12艘驱逐舰逃回了黄金海岸,并且随后撤往开普敦,其余战舰全部被击沉,或者是被毁。英法联合舰队损失了8艘主力舰,以及另外二十多艘战舰,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这场海战的直接结果是唐帝国失去了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反攻欧洲大陆也变得遥遥无期。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间接后果。在唐帝国失去了威胁欧洲大陆的资本后,意大利王国,西班牙王国在半年后先后向唐帝国宣战。而且,这最终影响到了美利坚合众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倾向。可以说,整是这场海战,让唐帝国不得不在最后被迫跟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的停战条约,从而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这场海战也让唐帝国决定收缩战线,特别是在西方战线上,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海军舰队在年底就全部撤出了大西洋,退守科伦坡。而由大英帝国舰队,法兰西王国舰队,西班牙王国舰队,意大利王国舰队组成的西方联合舰队在当年年底就进入了印度洋,一路高奏凯歌,战线逼近了帝国的内层防御圈。

地面战场上,随着唐帝国军队的到达,波斯帝国光复了伊斯兰堡,恢复了之前中断的与德意志帝国的陆上通道,大批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已经快要油尽灯枯的德意志帝国。不过,随着意大利王国参战,德意志帝国的南线也变成了战场。如果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够有英法军队一半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德意志帝国肯定投降了。

随着欧洲战局的恶化,唐帝国不得不派遣一支25万的地面部队前往德意志帝国,参加欧洲的地面战争。而这25万唐帝国陆军的到达,为稳定德意志帝国的战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至少,德意志帝国不需要再为南线的安全而担心了。

可以说,这一年的战局在海陆两个方面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唐帝国海军遭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并且丢掉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不过,在陆地上,随着唐帝国的战争工业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而且唐帝国的国内动员也已经全面展开,庞大的工业实力,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唐帝国在地面战场上已经稳住了阵脚。现在,所剩的就是在海面上取得一次胜利,然后迫使“倒唐联盟”投降。

战争的第五年,也就是唐历1301年(公元1919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战争双方都已经拼出了最后的一份力气,而且随着各条战线上的战局逐渐明确化,胜负结果也快要出来了。地面战场就如同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一样,交战双方修建的壕堑网就是士兵的坟墓,在没有办法对付壕堑网的情况下,地面战场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交战双方都经受不起惨重的人员损失。海战却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唐帝国已经退出了大西洋,退守印度洋,不过唐帝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任何人敢于肯定唐帝国将在海上遭受彻底的失败,因为数百年来,唐帝国就从来没有在海洋上败给过任何一个对手。

年初,西方联合舰队进攻科伦坡,科伦坡港的唐帝国战舰全部撤往狮城,编入了姜邦国将军指挥的第二舰队。同时,帝国海军司令部做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狮城,并且将海上战线稳定在南洋地区,绝不能让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到帝国本土。姜邦国收到的是一条死命令,如果狮城失守,或者是帝国本土防线崩溃的话,他恐怕连以死谢罪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蠢蠢欲动,准备趁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唐帝国南线的时候,与帝国海军第一舰队决战。当时,指挥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是刚刚调来的萨季亭上将。而这场唐日海军之间的决战成为了整个战场上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唐帝国海军获胜,那么日本很有可能第一个投降,特别是随着唐帝国开始准备登陆九州,四国时,日本海军失败就意味着日本战败。如果唐帝国海军战败,那么唐帝国将在东面与南面同时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唐帝国也就输掉了这场战争,并且将直接沦落为三流国家,恐怕数十年之内都无法与其他列强争夺世界霸权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一月初离开了东京湾,寻找唐帝国第一舰队决战。萨季亭也已经率领第一舰队离开了那霸港,前去寻找日本联合舰队决战。此时,双方的势力其实相差无几,其中,最重要的主力舰各为18(唐)与16(日)艘,其他辅助战舰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因此,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海战的胜负。

2月初,双方在八仗岛附近海域遭遇,战斗立即爆发。第一舰队抢先占据了“T”字头,所有主力舰也完成了战斗准备。日本联合舰队的动作慢了大概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就将是致命的。

在半个小时的激烈炮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4艘主力舰遭受重创,先后退出战斗。而第一舰队则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双方的实力对比变成了18比12,而主炮的数量对比则达到了2比1左右。显然,第一舰队已经具备了取胜的基础,日本联合舰队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推荐阅读: 离婚律师她想结婚了 御兽从零分开始 拜托,我一个爱豆怎么谈恋爱 cos森鸥外的我穿进了柯学世界 美女房东缠上我 重回我姐当校花的那几年 LOL:我的英雄海 我行走于过去,延续未来 百世求仙 我真不想跟大明星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