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看到牛离讲课的时候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听着,不仅是一些寒门子弟和农民,就是那些世家的人,居然也有人偷偷的混在里边听。
李世民从牛进达的那张丑脸上看到了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那表情比他打了一场胜仗还要精彩。
这表情也让李世民羡慕不已,为了不让牛进达在他面前再得瑟,李世民干脆让黄伯玉把他儿子李恪也带了过来,也到墨家学宫去讲过两天课。
当然,结果也是出奇的好,尤其是一位皇子讲课,听的人便更多了。很多人都开始在他面前夸赞李恪,李世民当然知道这里边大多数人是出于真心对皇家子弟有出息而感到高兴。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的大臣们的想法,毕竟李恪的身份太敏感了,整个大唐就没有比他身份更高贵的了。李世民的儿子,隋炀帝的外孙,身具两朝皇家血脉,谁还能和他比?
再加上李世民也并不是当太子上位的,这也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难免就有人动了一些心思。
萧瑀就建议李世民,鉴于李恪给皇家争了面子,所以应该给李恪予以赏赐,比如把封地扩大一些或者换一下。
这个时候的李恪还是属蜀王,而肖瑜则是建议把李恪改封为吴王。这让李世民也是有点犹豫,毕竟无这个地方太敏感了,李恪的外公隋炀帝就是死在了江都啊。
他虽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又觉得一旦改了封地,是不是会对外面释放错误的信号?所以也是犹豫不决。
而长孙无忌更是强调,所谓的扩大封地什么的都是没有必要的,改封地更是不可能。他的理由也很充足,一来这是皇家子弟应该做的,二来如果这样做,会将太子置于何地?
于是,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然而他们没料到的是,李恪对一切却全部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这孩子虽然小,但却继承了李世民的所有优点,尽管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没有说出那句有名的“英果类我”,但是一个人的天赋却是天生就有的。
而且他在现代社会学习的时候,在那么多孩子里边,他是第一个从那些诗词里边了解到了唐这个朝代,迅速的联想到了大唐。再后来黄伯玉给他讲了历史分叉,不同时空的概念,他便开始有意的了解原来的大唐的历史。
然而根据他了解到的知识,在那个时空的大唐,他的遭遇是悲惨的。所有的房子里边以他的结局最为糟糕,动辄被罚一点小错误,也会被揪住不放,然后放大。
就连死后,其他所有人包括那个造反的李佑,都有一个都督的头衔,唯独他死后是庶人。而同样因为造反被贬为庶人的太子李承乾还是以国公之礼被埋葬的。
再看到长孙无忌的态度,李恪幼小的心灵里边第一次动了不想回大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