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司马龙跑到了中年夫妇身边,中年夫妇转眼一看,大吃一惊,旋即激动地叫道:“阿东,侬终于来了……”
司马龙变了个人似的,眨眨眼,忙说:“阿拉来迟了,阿拉叫阿芳,回头是岸。”
一直跟在司马龙背后的唐诗诗感到眼前一道眩光,退上台阶。
变了个人似的司马龙走到石梁边,喊了声:“阿芳,阿拉路上阻车,来迟了,现在就回上海……”
女子转过脸,看到司马龙张开双臂,转忧为喜:“阿东,侬终于来了,侬还爱我吗?”
“爱,永远爱……,侬回来吧。”
“阿拉害怕……”
“侬趴下,慢慢往回爬,这叫‘回头是岸’,佛会保佑侬的……”
她爬回到岸边,站起来,像换了个人似的,亲切而有礼貌地对司马龙说:“导游先生,谢谢你刚才给我讲石梁五百罗汉道场的故事。”
司马龙想起去中方广路上,唐诗诗曾指着石梁介绍过这个故事。
一千六百年前的一个明朗之夜,昙猷法师独坐在石梁边,入定间,隐隐约约听到诵经鸣磬之声,睁开眼,忽见对岸岩洞洞口大开,平常狭窄的石梁变得宽阔起来。昙猷走过石梁,穿过山洞,眼前是一片树林葱郁,梵声缭绕的佳地,五百位罗汉或坐或卧或嬉笑,姿态各异,悠闲自得。
昙猷正纳闷,五百罗汉为何在此处。一位罗汉告诉他:他们曾是西汉初期齐国田横手下的五百名壮士。汉高祖登基后,田横带我们离开齐国,乘船向东海方向驶去,在一个小岛上,接到汉高祖派人传旨,要他们回洛阳听令,田横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只身前往,他们则按田横的嘱咐前往普陀岛。有一天,他们在捕鱼时,捕到一人鱼,人鱼说,他是观音菩萨的信使,特意前来为他们指点,在东海之滨,有一仙山叫天台山,那里地缘广阔,最便于他们修行。此时,狂风大作,壮士们乘风东去,到了天台山,在石桥这个地方居住下来。不久,他们得知田横已自刎身亡,悲愤至极,拔出刀剑,要冲下山去,为大将军报仇。但细细一想,这样区区五百人去拼也是以卵击石。再想想,大家深受田将军恩惠,舍生求义才是上策。于是,纷纷纵身跳下石梁桥。然而,壮士们刚跳下去,桥下的潭水就升起一团云雾,把他们全部接住。壮士们坐上云团升腾,随着全身骨头一阵“咯咯”作响,便身轻如燕,转眼间,脱了凡胎,换了佛骨。
罗汉说过他们的身世,又对昙猷说:“再过十年,你会到这里来的。”正要追问,眼前的景象消失了。石梁还是原来的石梁。后来,昙猷就在石梁旁结庐修禅。
司马龙回过神来,笑道:“我不是导游,我刚才只是劝你不要想不开……”
年轻女子说:“你不是导游,那谁是导游?谁给我讲五百罗汉的故事?”
司马龙懵懂住,不知如何回答。中年夫妇喜形于色,笑道:“阿芳,谁是导游不重要,你想开了就好了。”
“爸、妈,我是想开了。”年轻女子说:“等我去拜过五百罗汉,我们就回上海,我准备下个月的答辩论文。”
唐诗诗看着,突然,疾步向昙华亭跑云。屋里不见老僧的人影,他用过的那杯茶,弥漫着一缕透明的水雾。唐诗诗呼唤老僧的法名,渐渐地听到老僧的吟诵声:“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唐诗诗感到今天的石梁太神了。
五百罗汉堂在下方广寺。下方广寺位于石梁水潭旁的山坡上,可仰望对岸的上方广寺。下方广寺为东晋兴宁年间昙猷尊者开山,也是智者大师所创建的十二道场之一。关于五百罗汉天台道场。东晋高僧法显经西域去印度取经,回国后著《西域记》中说:“佛言,震旦天台山方广圣寺,五百罗汉大阿罗汉居焉。”梁代慧皎的《高僧传》记载五百罗汉天台山显灵,即昙猷走过石梁的传说。到五代时吴越王钱繆(852-932)下旨在石桥寺供奉五百罗汉铜像,开设香会,罗汉道场得以确定。
罗汉堂正中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玉佛,两旁供着檀香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像,神态各异,非常传神。
司马龙和上海人一家在大殿里朝拜,唐诗诗一个人坐在阳光下休息。她的心仍悬起来,上方广寺的老僧会去哪里呢?不一会,父亲打来电话问她身体怎么样,吃没吃药。唐诗诗说这两天精神挺好的。父亲说,“开心就没病了。”唐诗诗说:“不但开心,还神了。”“神什么?”唐诗诗说了原委
“我的眼光没错。”父亲得意地说,“这个司马龙不是等闲之辈!”
唐诗诗感到眼角一闪,警惕地转过脸,只见司马龙挨到她身边,气愤地啐道:“你偷听!”
司马龙笑道:“真相是我长得太帅,太像上海姑娘的男朋友了。”
“你——”唐诗诗努努嘴,“你真是个帅骗!”
司马龙又笑道:“我骗的不是老人,我骗的是上海姑娘!”
唐诗诗也扑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