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碍于面子,不方便自己下口罢了,却找了毒舌的小家伙出口伤人。万万没想到,孙某人却拒绝了向陛下示好的机会,而是和群臣站在一边,这一幕着实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皇帝的脸色很难看:“放肆!我在问你!”
这就翻脸了?这才是刻薄寡恩的你啊!孙铭却毫不在乎:“官员们这一刻才有了烟火气啊!你看看从这一次的争,可以知道他们的驭望很强,可以知道他们也不是耻于谈利的道德圣人,才知道他们有当好官的渴望。在我看来能放下多年架子去争,说明各位大人感受到经济建设试点的意义所在,证明他们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
政治敏感性什么鬼?尽管听得出来,小孙大人在为满朝文武开脱,不过各位大臣并不感激孙某人。听听他点评的都是什么话,真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那一位了么,居然敢点评父辈的一群大佬,好大一张脸啊!
孙公子也没打算让人感激:“他们勇于放下面子,恰恰是因为他们有太多放不下的,因为乡情因为热爱那片土地,因为他们想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官员才是真实的好官。如果他们仅仅是为了在您面前演戏,那么这种人就是最坏的,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官帽子,只关注如何取悦您,大明王朝的天子!而不是想着如何为国为民做点实事!”
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朝中大臣清醒认识到,毒舌就是毒舌,永远不会变成好人。蔡国用暗暗叹息,这才是自己的学生,这张嘴永远不知道讨好任何人,他永远只凭本心做事说话。
人家活的真实!刚刚老蔡和老蒋也陷入争论,不过二人还有一点矜持,毕竟两个人都有乡党在朝中。他们二位还是有点放不开,毕竟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弄出来的项目面前,还是要有一点师道尊严的样子啊!
崇祯皇帝陷入深思,正如小孙大人所说的,眼前争抢的官员出发点各不相同。有人在演戏,演戏给他看,有人在为自己的家乡争,有的在为自己的圈子争。
出发点不一样才造成了刚刚的场景,崇祯帝忽然笑了,他发现孙铭居然比他看得通透:“作为试点的倡导人,还是你来决定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我去!你说啥嘞?让我决定?得罪人的事儿让我去做了?这个皇帝没担当啊!难怪历史上想要南迁,却不肯做决断,而是一再跟朝臣商议,无非是不想背历史的锅!
不想担负违背祖训抛弃首都的骂名,结果就导致城破人死国亡的下场,这是个什么东西!这一点还不如三百年后的某人有担当呢,最起码人家敢迁都巴蜀啊,这才有了持久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