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放榜叫传胪,传胪在中极殿进行,读卷官在御前按钦定的一、二、三名依次拆卷,拆第一卷即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二、三卷亦然,随即在早已写好二、三甲进士姓名的黄榜上填上一甲三人,由尚宝司官员在黄榜上用印。
随着鼓乐声,执事官将黄榜卷好交付翰林院官,捧至皇极殿等候。皇帝由导驾官引导,由华盖殿来到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乐,鸣放鞭炮,传胪开始。
这时贡士们早已在殿外丹墀两边拜位上排列,传制官请旨后出奉天殿左门,在丹陛东朝西站立,执事官高举放有黄榜的榜案来到丹墀御道上放定,传制官高唱:“有制!”
待众贡士跪下后高声宣读:“甲戌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三人依次为孙铭、刘理顺、吴国华!第二甲第一名杨昌祚、第三甲第一名田辟。”
历史上状元是刘理顺,这位是未来的理学大师,铭公子褫夺了他的光环,状元成了孙公子的囊中物。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许自己真的可以辅佐崇祯皇帝,改变明末的历史?
这一刻小孙大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前面的铭公子率领众进士随着口令俯、起、四拜,一连串繁琐的程序过后,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扬声道:“状元孙铭授翰林院修撰,刘理顺吴国华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余人等静候吏部铨选。”
真累呀!翰林院修撰么?一步登天了呀!要知道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相当于四百年后市级领导,刚刚步入仕途就达到司局级干部,前世任何考试都是做不到的。
科举前小孙大人也是翰林院员工,不过那时候的他,只是翰林院内最基层的公务员罢了。小小的翰林院孔目而已,一个图书馆管理员罢了,不入流的小官员,连从九品都不是呢,现在高中状元后一步登天步入从六品的行列。
妥妥的中层领导了!翰林院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而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别以为是个芝麻官,实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地方父母官,若到地方去实权在握。
编修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别看在翰林院内部,修撰也好编修也罢,都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但是这两个位子前途无量。孙铭三人再度跪拜:“谢主隆恩!”
今儿膝盖都要跪碎了,幸好终于到了仪式的末段,孙铭终于明白,国人注重形式主义乃是古已有之。执事官举着黄榜案出奉天门左门,将黄榜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众进士随出一起观榜,这一刻金榜题名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