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郎中吴昌时扬声道:“臣附议!此子缺少礼数,一次次在朝堂之上忤逆圣上,全然是一个又臭又硬的石头。这篇文章更是把野心昭示于众,此等逆臣当清除朝堂,避免来日为祸朝廷啊!”
一个个太狠了!居然把小孙大人当成一个大奸臣,还说什么为祸朝廷,蔡国用不禁替自己的学生鸣不平:“陛下!叶初春、薛国观和吴昌时言出无状!孙铭从出世以来为国为民冲锋陷阵,从和州府剿灭反贼,到出使金国一路厮杀,到不久前团灭两大匪患,其忠心可嘉!三人全凭臆断抹黑孙铭,其心可诛其人可耻,臣请陛下重责!”
老蔡抢先出面了!蒋德璟也不甘落后走出来:“臣附议!言官无罪不等于可以信口雌黄构陷忠良!他们质疑孙铭拥兵自重,孙铭倧提出军中流官制主动请辞,仅此已经足以彰显他心底无私天地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朝堂之上的小人,已然成为我朝的毒瘤,若不加以惩治伤了忠臣良将的心!”
嘿呦!两个座师都跳出来了,也只有两位老师替小孙大人讲话,这家伙的人缘糟糕到了什么程度?没有办法,谁让小孙大人的观点太过惊悚呢,这家伙是针对天下官僚阶层,是针对大明王朝的既得利益者。
他自己选择的与天下为敌,如果谁还跳出来帮他,那才是自寻死路呢。大学士沈㴶斜一眼徐光启,老徐却像是睡着了一样,全然不管眼前的争执,仿佛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一般。
老沈一皱眉忽然明白了,小孙大人是不是被弹劾,跟言官无关跟两个座师无关啊。是不是被皇上赏识,只跟皇帝心情有关,正如小孙大人所说的,皇帝战胜了心魔,也就是开始欣赏孙某人的耿直了。
只是满朝文武不甘心啊!就凭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就要跳出来整顿吏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吴昌时抗声道:“陛下臣冤枉!孙铭哗众取宠弄出此等大逆不道言论,势必造成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势必导致朝中臣民无法安定,此乃祸乱天下之国贼也!”
孙某人不知道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三月十五日殿试如期而至,会试录取的“贡士”均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亲策于廷”,也就是说皇帝本人就是主考官,所有贡士都是天子的门生,因此只设读卷官和执事官若干名。
读卷官由内阁大学士和五部(礼部除外)、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提调官由礼部尚书、侍郎担任,监试用监察御史二人,其余受卷、弥封、掌卷等官则由翰林、春坊等衙门官员充任,巡绰有锦衣卫,后勤供应由礼部和光禄寺。几乎所有在京文职衙门都参与这三年一度的大典。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明太祖曾御制策问,但以后只由翰林院学士,特别是内阁大学士预拟试题,呈皇帝圈定,考生的对策要求“惟务直陈”,限一千字以上。殿试有一整套繁琐仪式:殿试的前一天,鸿胪寺官在皇极殿东室预设策题案,光禄寺则预备好贡士们的试桌,陈放于殿外东西两庑。
礼部官将孙铭等人带到皇极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群面北站立,文武百官侍立殿内外,鸿胪寺官员高声唱到:“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升殿!鸣放礼炮!百官行叩首!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