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招式需要的力量和速度都不是很惊人,但是需要的眼力程度,确实非常过分的。
必须要精准的预判到敌人马刀的落点和力量,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马刀从枪边擦过,让自己变成一个悲剧。
但是,在已经打到非常顺畅的杨铁身上,这一个动作并不是非常的吃力,而是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在他还没有完成这一个动作的时候,就已经有预感,会完美的完成这一个动作。
一种很微妙的直觉,敌人身体每一个动作都在他的眼睛里面,非常奇妙。
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这一个敌人,任何一个动作,但是在微妙的感知里,这一个敌人的任何一个动作,他完全能够掌握。
当然,即使是这一个动作失手了,敌人的速度还真够慢,在他的眼中,这一个人马刀砍过来的速度不够他完成“藏马身”两次了。
既然杨铁,成功的格挡了攻击,那下一招自然是反击的开始。
杨铁反手按住枪头往下压,枪头在手腕转了个圈,直接把枪杆子,敌人身上甩。
一记“棒打狗头”直接命中,早就因为动作,目瞪口呆的辽人,晕乎乎的直接坠落马下。
这已经是被他打落下马的第三个敌人了,杨铁在他落马之后,就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很快的跟上前进的队伍。
毕竟杨铁,还记得杨成景最开始定的目标是突围。杨铁的武力还算不错,是所有杨家的亲兵里面杀敌较多的一批人。
最少的一个,那也在接敌的那一瞬间干掉了一个。
对于辽人来说,本来对他们来说,还算是非常炎热的太阳,在这一刻仿佛驱散不了他们内心的严寒。
即使那些宋人来势汹汹,而他们体力已经到达一定的极限了,但是人数上面的巨大优势,是他们保障胜利的底气。
一年前,他们是和宋军第一次交手,那一仗,他们可是打到宋人的皇帝,都要在战场上面逃跑了。
如今的宋人,只敢躲在城里面或者是长城里面依靠城墙来抵御他们真正的野外打起来,他们相信宋人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什么?你说昨天白天的时候那些死掉的斥候。
那一些人肯定是遭到了宋人的偷袭,在重兵的包围下才丢了性命。
现场没有留下宋人尸体,肯定是因为宋人在战斗结束之后收敛了,宋人的尸首。
大部分的辽人还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逆着地利的优势往上冲。
结果,他们大喊着杀敌的口号,向宋人迈进,接敌的时候,喊口号的人少了一半。
被宋人切到阵营里面的时候,喊口号的人已经全部消失了,只有瑟瑟发抖的硬扛着宋人的前进。
有杨成景做为锋尖,破开冲击力只有他们的一半的辽人骑兵,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虽然人数上面的优势,即使是不敌宋人,但是凭借他们战场上面的经验,也是拼命的挤压宋人的空间。
不过这么做都是枉然,杨成景可不光是学了军阵,同样指挥技能,他也有。
虽然他还没有入门,但是依靠军阵的加持遗留下来的能力,杨成景现在对所有士卒的掌控能力,可是直线的上升。
即使是没有入门,但是杨成景见过其他人的指挥,依样画葫芦,他还是会用的。
当然,杨成景也没有用多么高深的指挥方式,就只是在军阵被那些辽人挤压的变形的时候调整一下,保持住原来军阵的形状就可以了。
杨成景越是破开辽人的军阵,阻力就越少。
那一些辽人用的阵型跟他差不多,不过却是骑兵的另外一个阵型,锥型阵。
锥型阵和锋矢阵,看起来两者差距不大,只是前者稍微两翼的兵力多一些。
前者是一个进攻型的军阵,也是一个骑步两用的军阵,两翼的兵力,布置的多一些,在突破阵线的时候,接触面的够大,破开阵线的力量也够强。
不过整个阵型就没有那么的流线型,速度方面的提升就会非常的缓慢。
比起锋矢阵,不仅是起步冲锋的速度慢,攀登至极速度的时间也要长很多,变阵和调头的速度也会比较缓慢一些,而且突破了能力也比较弱一些。
两者就好像是一个锥子和是一根钉子一样,如果同时面对一块木头,锥子砸出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口子,而钉子砸进去之后,却是一个深深的小洞。
不过考虑到辽人,因为地利的因素,如果采取和杨成景同样的阵型,就会露出一个很大的破绽。
因为杨成景的速度,完全可以在提到极限的时候快速的穿过敌人的阵型。
但是锥型阵不会,锋尖和两翼,分布的大量的士兵,密密麻麻的挤压了杨成景突破的空间。
本来指挥进攻的副将,是打算依靠人数来碾压杨成景的,却没有想到碾压的效果没有出来,反而是发挥了锥形阵挤压空间的效果出来。
早知道他们的锋尖完全抵挡不了宋军,他肯定会优先考虑另外一个口袋阵,“V型阵”和“U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