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毛衣的重要工序便是把羊毛变成毛线,并且染上颜色,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非常复杂,连赵祯在看过染色与制线的过程都惊叹大宋匠人的聪慧。
毛衣也成为了大宋所拥有的另一件重要商品,这便是垄断的好处,即便是辽人,西夏人想要仿制,技术先不说,单单是成本便是大宋的数倍由于,因为他们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
毛衣的销路畅通,上京城,兴庆府,都是热销之地,党项人在羊毛上赚足了钱财,手中有钱的他们自然不会在乎花大价钱购买精美又保暖的毛衣,但他们却没发现,这毛衣所用的毛料只是他们羊毛的一小部分,而价钱则是极高。
党项人走的是量,而大宋走的是精品路线,两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便是技术之间的差距,党项人只能走在生产链的底层,成为大宋的服务者。
此时,羊毛已经成为党项的重要经济来源,甚至在普通人家都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这时没人会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大宋有一天不需要西夏的羊毛会怎样?
所有人都没想到,因为他们只看见大宋商贾从他们手中大量的收取羊毛,并一个劲的喊着羊毛不够用,下次还要更多,他们不知道毛线的制作过程,只看到了落在手中的真金白银。
其实大宋在生产毛线的同时大量的囤积毛线,从西夏收购来的羊毛只要用不了,便全部变成各种颜色的毛线囤积起来,时间长了大宋囤积的毛线便越来越多,多到让一些商人害怕的程度。
有些人实在不明白为何到了这种时候,三司还要给予他们补助让他们去西夏购买更多的羊毛。三司的解释是羊毛不光能做成毛衣,还能织成精美的挂毯,毛毯,甚至是地毯!
作用多的是,但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一张地毯的价格甚至是等量毛线制成毛衣的数倍有余,而且越大越贵,听说上京城的辽人贵族订购了一张地毯,大小足有十丈,价格足有万贯!
这就有些吓人了,但更大的订单却是来自遥远的大食,甚至欧罗巴!大食人不惜重金也要买下一块巨室大小的地毯,说是要铺在他们的寺庙之中,大食人对寺庙有着一种疯狂的崇拜与执着。
大宋每年向外出口的羊毛制品便如小山一般惊人,而带来的财富却更加惊人,据说三司在明州,杭州,福建路设置的市舶司衙门,每日都会收取高额的关税,即便如此,大食人对大宋的羊毛制品依然是趋之若鹜。
以赵祯的性格怎么会吃亏?有蔡伯俙主持三司的开源,大宋在西夏损失的钱财,只会更快的补上,这便是他蔡伯俙的经商头脑一般人可比不上。
而大宋的羊毛之计已经逐渐展现出来,西夏对于养羊趋之若鹜,甚至有些竭斯底里的疯狂掺杂其中,就说连李元昊都开始圈地养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