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山河纵我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事实上,但凡关于拜啊,经文什么的相关的,人们想起的永远是佛。

在她的世界,佛道之争一度惨烈无比。

佛教传入中土,传统文化之卫道者一则以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二则以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三则以华夷之间,种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华人不当信。四则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

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家字义,后道家亦有袭用佛教教义者。惟道家对于佛教之输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与之发生冲突。

佛道之争历汉、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明清而未衰。

佛道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

佛道之争最早见于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三国时代,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之诈妄;西晋时,帛远与道士王浮间亦有佛道之争,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为后世论争重要材料;然争论之白热化则在南北朝以后,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开创新天师道,并使之国教化,确立道教之宗教教团;南朝宋之陆修静、梁之陶弘景对教学整备及道教经典整理予以体系化,对社会之影响亦相对增加,而足以与佛教相抗衡,其论争焦点系以‘夷夏论’为中心,争论舍华夏固有宗教而信奉夷狄之教(佛教)之是非;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道士顾欢着「夷夏论’,引致明僧绍着「正二教论’、慧通着「驳顾道士夷夏论’以辟之,又有张融着「门律’,主张道佛一致,而以道教为本,佛教为迹,提倡本迹说,然就二者优劣而言,主张道教居优位。

于北朝,孝明帝正光元年,宫中亦有佛道二教之论争,即清道观之道士姜斌与融觉寺之沙门昙无最,以老子与佛陀二人之出世先后为对论主题,论争结果,姜斌被论破,流放至马邑。

其前,甄鸾之‘笑道论’与道安之‘二教论’二书为当时有关佛道优劣论争之重要论着,此二书皆以强烈之论点大力论难道教之低劣。

然于北朝,佛道之抗争不仅为双方之论争而已,更加上当权者之政策压迫,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中,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之摧残佛教。

三武灭佛即指: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谦之清静仙化之道,及司徒崔浩之怂恿,乃下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

北周武帝欲以符命曜于天下,听信道士张宾与元嵩之言,决心灭佛。

唐武宗宠信道士赵归真,拆佛寺四千六百余所,迫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还俗,收充两税户。

唐祚代兴,以老子与唐室皆李姓,予道教以特殊礼遇,太宗更明诏道教居于佛教之上,定道先佛后之席次,成为唐朝一贯方针,道教乃得蓬勃发展。

其实李宁觉得这里可以划重点,因为在此以前,佛家一直都是被道教压着挺惨的。

但是佛教能在现代社会这个弘扬科学的时代,依然影响非凡,压下道教,就可以看出后来佛教的逐步崛起。

不过事实上,佛道二教各有其特色与信众,对立结果往往意气用事,各成派系,排斥异己,或互相诋毁,如佛徒着笑道论,道流亦作笑佛论以敌之,各揭彼短,以扬己善,极尽对骂之能事。

然佛道二教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数代之发展而更深入民间,牢不可拔,影响后世学术思想甚巨。

如现代新字体、词汇之广及学术领域,儒、释、道三教融合而产生宋代理学等,可谓思想文艺上之重大刺激。

嗯,题外话,儒家在这场绵延千年的道佛之争里面肯定是有参活的。

甚至有时候不仅仅是佛道之争,而是儒、释、道之争。

只是儒家到底有别于佛道,不是宗教信仰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说起来是把儒家一笔带过而已。

推荐阅读: 我的盛太太 南怃录 魔兽之神豪战士 嫁入侯门 行走于人间的鹤翼 重生狐说之道 我有那么一个火 滑头鬼之天鬼魔妖 乱宋奇缘 助梦师之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