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山河纵我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而《三略》相对于《六韬》更精深,更全面,分为策略、谋略、战略,此书简略不穷,但其意精明,虽未述全,但不失为兵家上乘之略。

《三略》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李宁拿着纸笔,把六韬三略默写了出来。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她虽然不精通军事,但是自己没事看看兵书,领悟颇多,故而这第一次在兵事上出谋划策,倒也还算可圈可点,也是料中了敌军的心思。

因为修士和凡人的区别,数量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个人的力量可胜天。

所以兵家发展挺一般的,若不是后来弄出了军势、军魂、兵道神通这些,只怕兵家就要从诸子百家中跌入末流了。

李宁之所以不主动出击,就是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三略》认为,战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给社会政治秩序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而不能随意发动战争:“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即使是进行战争,也必须以“恬淡”处之,尽量减少战争对人力物力的破坏,将战争的破坏性减至最低,否则就是“失道”。

然而另一方面,《三略》又认识到战争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自行消灭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战争的手段,法天道,兴义师,以“诛暴讨乱”,“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在《三略》看来,这种“以义诛不义”的正义战争,是合乎天道的,因而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

义战必胜的关键,在于义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的,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因此《三略》强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一定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为战争创造坚实的政治前提:“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要积极在经济上创造战胜的条件,在《三略》看来,只有民富才有国富,只能国富才能战胜:“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因此统治者一定要实行恤民、富民政策,“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造就“国富而家娭”的理想局面,在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从事军事行动,这样才会战无不胜。

其次,是以“因敌转化”、“释远谋近”为核心的战争指导理论。兵家重“因”,自孙子以下,谈“因”者屡见不鲜,如孙子讲“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吴子讲“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说凡人无足轻重,可是若当真无关紧要,为什么那些大势力个个都要保护着。

“势”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然而它又确实存在。

大势所趋。

顺应大势者,往往一帆风顺。

而她,要做的就是制造大势。

只要别人先出手,她才是占理的那个。

凡人杀筑基境修士又怎样,难道那不战场吗?难道他们不少敌人吗?

在战场上杀敌人,说到哪去都是正常的。

至于修士高高在上,压根不理这些,觉得被冒犯来找茬。

呵,李宁就是在等他们的无理取闹。

“前面就是临江城了?”御剑飞行的美妇举手投足间尽是魅意,此刻望着下方的点点黑迹,勾起红唇,冷笑道。

“禀大人,前方确实就是临江城,那杀了大爷的小兵也还在城内。”御剑稍微落在美妇身后的随从轻声回到。

那个被杀的筑基境修士就是美妇的弟弟,她一听说亲弟惨遭毒手,立刻就飞了过来。

推荐阅读: 我的盛太太 南怃录 魔兽之神豪战士 嫁入侯门 行走于人间的鹤翼 重生狐说之道 我有那么一个火 滑头鬼之天鬼魔妖 乱宋奇缘 助梦师之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