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山河纵我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难怪道君没有直接给她讲解功法,而是让她不懂再去问,还让她去藏书阁多看看,原来如此。

“难怪就混沌元功,混沌二字名不虚传。”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门功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向,而非死板的一套功法。

思悟过后,李宁又迫不及待的接着往下看。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李宁慢慢的思考着,这应当结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来看,而不能单单去解那个“一二三”。

一二三,虽然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是能寓意无穷,很容易让人鱼目混珠,蒙混过关。

结合《道德经》第二篇中“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有”,是“有名”,是象,是音,是器,是方,是有形;“无”,是“无名”,是“希”,是“微”,是“夷”,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无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二者造生了天地万物。

“有”,既然有形有质,那么就必然有高下长短之分,内外左右之别,也就可以拆分为“二”来看,所以用“二”来指代它。

“无”,无形无质,无象无状,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也就只能“混而为一”来看,所以用“一”来指代它。

对于“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流行的解释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

唔,这也也就是《易经》思想中的“阴相相生”,“互为其根”。

但这种解释却明显与《道德经》全文之意不通。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假如老子所要表达的确实是“阴阳互生”之意,那么断不会在全文中留下这么多的偏颇之言。

为什么不说轻也同样为重根,躁也同样为静君?为什么不说大丈夫也要居其薄,也要居其华?为什么不说天下易事也是源于难事,小事也是起于大事?为什么非要很偏执地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所以,虽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先和后固然是一起出现的,但仍然要加上一层含义:高以下为基,先以后为本,难生于易,长源于短,音起于声,有生于无。

李宁边看边想,越想头越晕。

道德经啊易经啊这些书她道是慕名看过,通篇意思也了解过,看完之后也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

然而也就如此而已。

她平时都很忙,即便有点空闲时间不是充实自己就是休息一下,不可能真正去深入研究这种别人研究几千年也没过彻底解析透的东西。

或许她有点研究的意思,但那是等她老了退休之后的打算。

所以。。。

好吧,以她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勉强再看下去一点,但是要说理解三分,那都是不可能。

外行人看那些专家扯的多么高大上,然后赞同的点点头,表示大佬们好牛逼,大佬们厉害。

嗯,然后没有然后了。

李宁也是外行的一员,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认可弘扬发展,对,弘扬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他们去认识了解。

至于她自己,听听这些高深的学问就好,反正有听没懂。

要是她都随随便便就懂了,让这些传统文化还需要特意去弘扬吗?

推荐阅读: 我的盛太太 南怃录 魔兽之神豪战士 嫁入侯门 行走于人间的鹤翼 重生狐说之道 我有那么一个火 滑头鬼之天鬼魔妖 乱宋奇缘 助梦师之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