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师徒两人开始讨论接下来要做什么了,毕竟光有想法也不行,书院建在哪里?开设那些课程?招生对象是哪些?启动资金有多少?从哪里聘请先生……都是问题。
崎桓这边根据自己报《京报》的经验,以及和同行交流的感悟说了一些需要开设的课程,比如教导如何撰稿?一些简单的调查取证?报纸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讨论完了问题又来了。
齐瑜:“你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而且报纸行业才兴起,也没有多少有丰富经验的人,谁来做教书先生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崎桓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如今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靠着天赋琢磨。
齐瑜看徒弟在认真思考,觉得这事还真是急不得。
齐瑜叹了口气道:“这事不着急,回头为师再去拜访几位宣传部的官员,想来报社的问题不止《京报》有,其实报社也会缺乏人才,到时候咱们集思广益,想来能找到解决办法。”
崎桓:“师傅说的是。”
缺人是个麻烦事。
崎桓和师傅商量了一下,隔天留给几位宣传部的大佬递了帖子,邀请他们出来小聚,崎桓最近风头正盛,本质上又都是一个行业的,也愿意给他这个面子,都去了。
人来了就好办了,就怕请了没人来。
齐瑜这人知道他的也不少,他本人的倒霉事迹是一方面,毕竟运道这种事情,太玄乎了也会引人注目的。
再有就是因为《京报》小说连载一事,确实让不少人认识齐瑜这个名字。
经过崎桓的一番介绍,宣传部的大佬们知道齐瑜是崎桓的恩师,看崎桓这般郑重的态度,就知道今天估计有什么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