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杨承应一路往西,巴哈纳终于弄懂了析木城的物资来源。
从大片岭墩往东,还有大片岭关、上哈塔墩、石门关等沿清河修建的边堡。
堡内有千余守军,被称为墩军。
这些墩军还带着家属,在附近形成一大片活动的区域。
而且每个墩台都养着便于山路运输的驮马。
粮草、器械等每到一处墩台,就换一批驮马,直到运到前线。
这样一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析木城。
并且墩军有个上升渠道,可以被挑选成正式士兵,再一步步往上升迁。
饭食和饷银虽然比不上正式士兵,但与长城外的守边属夷、夜不收或墩军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巴哈纳也终于明白了金州军战力强悍的来源,四个字:足食足兵。
抵达盖州城后,杨承应将巴哈纳安置在总兵府,和祖可法一个屋住着。
之所以没有立刻去前线,是因为总兵府此时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一个道士打扮的人,领着四个年轻道士求见杨承应。
但是和一般道士又不同,一般道士多数是头戴功德冠,手拿拂尘,身着道袍,脚踩布鞋。见人面时,主动递上自己的文牒,表明身份。
眼前这些道士却拿不出文牒,穿的是寻常百姓的衣服,手上除了拂尘,再无其他。
为什么要称呼他们“道士”呢?
因为他们从旅顺港登岸后,就被勇健营当奸细捉了。
他们自己告诉审讯的人,他们是山东的道士,有机密大事求见杨帅。
吴襄觉得这伙人有些古怪,于是派兵把他们押送到了盖州。
在杨承应回来之前,范文程审问过他们,没问出结果。
在搜身后,确定没有利器的情况下,这些道士被带到杨承应的面前。
吴三桂等亲兵伫立在屋内两侧,随时准备拔刀。
“你们是谁?”杨承应问。
“杨帅休问,只看此物就知道了。”
为首的道士说的“此物”,是勇健营从他身上搜出来的一叠纸,一并送到杨承应的面前。
杨承应刚才没来得及看,听了这话,才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天荒地乱亦非轻,古佛牒文天下宫。紫薇承应临凡世,天启世间旺金州,奉佛天差一帝王,落凡住世,大破乾坤,只因牛八江山绝尽,今该承应大帅,掌立世界乾坤……
这东西很厚,才让杨承应没兴趣读下去,但仔细一研究,汗流浃背。
杨承应本来看了半天,都没懂“承应”指的是什么,直到想起自己的名字,整个人瞬间不好了。
这不是劝自己趁机自立,建立新朝吗!
“你们到底是谁?不说的话,都拉出去砍了!”
杨承应把桌子一拍,厉声质问道。
为首的道士笑道:“贫道崔应时,奉普天造化大贤良师之命,来金州劝道友,顺天应命,再造天下!”
原来是他呀,杨承应知道了。
杨承应冷哼一声,冷笑道:“你们在山东谋反,被剿灭。而今又跑到金州镇,企图用这些歪理邪说骗我。”
历史上,崔应时出身闻香教,是明清两朝规模庞大、危害严重的组织,其创始人叫王森。据说这不是本名,而是冒姓。
这个教派鼓吹世界末日,只有信教才能获得解脱。不仅以此敛财,还鼓动麾下的教众举兵,企图建立自己心目中的国度。
问题是,作为教权的掌握着,王家自己好色,还拥有数量可观的侍女。作为他的教众却一贫如洗,只能献出生命。
这算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