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总爷,近日来流传于宁前道的一些流言你有没有听闻?”
袁崇焕忧心憧憧地对坐在他下首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
“袁大人指的是建虏挥师向西的消息!”
中年男子正是满桂,官至都督佥事、署总兵衔。
满桂是宣府人,从军后一直官运平平,直到遇到了杨镐。
杨镐在四路败师的情况下推荐几个懂得军事的小将,首先就推荐满桂。
满桂于是移兵驻守黄土岭,随后结识了王象乾,职务开始步步高升。
“正是!”袁崇焕点头说道,“你以为此事真假如何?”
满桂想了一下,答道:“袁大人,我们抗命留下,驻守宁远城。这些消息应该都被建虏侦查到,派兵攻打也在情理之中。”
袁崇焕笑着点头:“满总爷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看来一场恶仗在所难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步是坚壁清野。
袁崇焕派通判金启倧等人,传令给周边还在居住的百姓、军户都进入城中居住,临走前一把大火烧了,绝不给后金军用来躲藏的民舍、遮蔽物等。
受够了迁徙之苦的百姓,心里尽管不舍,但知道不牺牲是做不到击退敌军,特别是看到袁崇焕亲手写的血书,便没有反对。
第二步加固城防。
袁崇焕想起仓库里还有十一门红夷大炮,那是从京营运来的。
他于是找到管理火器的罗利。
还没开口,罗利先哭道:“袁大人,这些红夷大炮威力巨大,杨总爷就用它抵挡住了建虏首领努尔哈赤。既然守城,请把它挪上城墙炮轰敌军。
如果不愿意,请用铁水把它熔了,免得被建虏俘获。”
袁崇焕笑道:“你的话,正是我想的,你赶紧组织人手把红夷大炮运上城楼,让建虏再尝一回被火炮轰的滋味。”
“是,袁大人。”
罗利赶紧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赶紧执行命令。
这时有兵卒送来书信,那是蓟辽经略高第的书信。
高第收到杨承应的警告,特地发书信给袁崇焕,并且询问是否派援军。
袁崇焕回到书房,提笔书写了一封信:
右参政袁崇焕再拜顿首,属下守宁远而不退,并非抗命而是迫不得已,高经略不必烦恼该发援军还是不该发援军,以属下拙见,不发援军为上。辽兵溃逃已成习惯。
有了援军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守城的将士都无心死守。只有断绝救援,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天下的事固然成功在于有依靠,而失败也正在于依靠。
信写完后,袁崇焕把信交给士卒,快马传给高第。
事实上,袁崇焕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他完全不信任高第。
高第连撤退都做不到从容,何况是派兵救援。
而且,他麾下的士兵又不是像杨承应麾下的金州军那样训练有素。
书信刚发出去,金启倧急匆匆的跑进来。
能让一个文士出身的金启倧这么着急,想必是一件大事。
袁崇焕急问道:“别着急,慢慢说。”
金启倧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袁大人,满总爷不让赵将军的兵进城,被堵在了西门口。”
“赵将军的兵?”袁崇焕略微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