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应一面写邸报,向朝廷报捷;一面组织撤退。
从盖州到十三山驿大约一百四十公里,大军按照日常行军速度七天便可到达。
从海州卫出发到这里六十八|公里,需要三天时间。
因此,必须尽快撤离。
第二天一早,杨承应就让祖天乐率领虎翼营等三营,及部分随军民夫和伤员先离开。
所有伤员全部用马车,女医护兵和女兵随行。
祖天乐率军保护,民夫带上药品,每辆马车配一个人,重伤员马车配女医护兵,确保及时救治。
等城中百姓吃过了早饭,开始迁徙部分百姓,与火炮部队、林字营一同离开。
担心他们遭遇近战,水字营也一起离开。
晚饭后,组织第二批百姓,拉着银子的马车及火字营、陈|良策的部队一起离开。
次日一早,第三批百姓,加上山字营和银车离开。
下午是第四批百姓,加上孔有德、张存仁、部分民夫以及从黄龙和陈继盛分出来的部队,一起离开。
第三天早上,杨承应率领骑兵及闲杂人员在吃过早饭以后,带着最后一批百姓撤离盖州。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百姓有点多。
十万百姓不愿意待在盖州,一听说要去金州镇都积极的不行。
这么多百姓本来分散在盖州各地,听说打仗集中到盖州,又吃不饱肚子。
听说有吃饱肚子的地方,热情空前高涨。
杨承应让他们吃过饭再出发,分好几批次能首尾相顾,随时应对可能的偷袭。
他则亲自殿后,麾下骑兵来去如风。
送情报速度比行军快很多,日行三百里,再加上到了金州镇境内,就可以歇人歇马,邸报一路疾行。
到待在旅顺港的纪用手中,是杨承应发出邸报的第二天上午。
此时,杨承应已经在撤第三批百姓。
纪用一看自己功劳第一,啥也不用想了,当即盖上私章,交给手下送往京城。
从旅顺港出发到天津花了七天时间,再用三百里加急,已是八天之后。
纪用报捷的人抵达京城,时间是天启三年的九月初八,
正是重阳节到来的前一天。
此时,杨承应还在迁徙百姓的途中。
第一批撤离的百姓都还没抵达镇虏城。
撤退这么慢,因为天公不作美,下了几场雨。
道路泥淋不堪,柴火也都是湿的。
迫不得已,全军上下都只能啃冷馒头,湿衣服穿在身上,靠体温把它烘干。
不少孩子衣不蔽体,杨承应只得把他们都集中起来,用不太湿润的柴,加火药,点燃烤火。
不少人跟着效仿,这才缓解了穿湿衣服的窘境。
皇宫内,宫中一干宫女太监也忙活开了。
要赐宴,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能不忙嘛。
朱徽娴所在宫殿,也是一样的安排。
按照重阳节的习俗,她给自己做了一个香袋,里面装上一些碎的茱萸,驱虫去湿。
“公主做的荷包真好看,手工比奴婢们都巧。”
春桃小嘴像抹了蜜,夸赞自家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