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最终究竟是谁会更倾向于下风,其实还是一个待定的问题,这之间的关系利弊更不容置疑,一旦谁掌控着最为主动的局面的话,那么对另一方来讲绝对是十分致命的,可能对于局外人而言,洛统本身应该要比王蒙更为年轻,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基本上对于许多事情的判断,只要更为胆大一些,可能会在王蒙这位老将面前露出破绽,从而被一击即溃。
当然这些都是青州高层那边的看法,不过有人也觉得王老将军的打仗方式太过“莽夫”了点,虽说有着这么多年的治军经验在先,但二者在交手之时,其实也不见得究竟会有谁先落入下风,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一切都还未到尘埃落定之前,其实都不好说。
不过有着这种说辞,其实也是那些怯战者的发言,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只要能够不打起来才是一件最好的事情,这样子他们手中的利益才不会被过多的损耗,人活天地之间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有了一口气之后才会想着安然无恙的活着,打仗这种每天都会死人的事情,自然就会有许多的人一直排挤着。
不过其实说的更多的还是前者的那一部分,对于本身那群坚定不移的勇战派来讲这就完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自然是会遭受到严厉的谴责的。
只不过双方说是这么说,来来回回也斗了好久好久,最终也没斗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对于手底下的那群士卒而言,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在意的事情,他们要做的就是杀人杀人,尽管的杀人,才能换取功勋让他们做到更高的位置,位置就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拥有便不再担心遭受更多人的欺凌。
这也是他们这些人敢上战场搏命的原因之一,自己的家中还有妻儿老小等着要养,敢搏命就有机会能够出头,他们又有什么不敢搏的呢?
毕竟与其混着日子等死的话,还不如拿起手中的刀剑放手给搏一把,说不定就能够换来平步青云的日子了。
当然这是那些底层士卒们的眼界,能够这么想也是殊为不易的事情,其实如果主将能够给予手底下士卒盼头的话,都能够大大提高整支军队的综合战斗能力,甚至一度碾压对面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翻开史书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其实比比皆是,但却很少有朝代能够完美的做到这点。
而且不只是这么一点,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够好,即便是单拎夏朝和南唐出来讲,其实两者也都差不了多少的,各自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些不足之处加以完善的话,其实都会有着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把整体的战斗力全部翻上一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是十分难做到的事,如此浅显的道理不可能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人注意,只是办起来收效甚微甚至于是说完全没有任何效果,这才不了了之且再没有人提及。
此时的青州可不止就只有这北边城池这一处险境,南边的羸部城其实更加的凶险,在靠近成道前的几十里地,基本上都是极其广阔的一大片土地,对于羸部城的好处便是,夏朝的军队如果想要提前攻城的话,打措手不及什么的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有什么稍大一点的动静,基本上都会被这边一览无余看在眼里。
要知道羸部城,本身的城墙就十分的高,登高而望远这个道理自然十分的浅显,只不过这也同样有着弊端,那便是只要别人是下定决心的想要硬啃下来,那后方的粮道基本上都会畅通无阻,而且这种地形极其利于行军,就算是一下子走出这么远的距离,其实也并不会感到多么的疲惫,所以这个世界上基本上都是好坏参半,对于自己有利的条件其实有时候也会被别人所利用,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本身并受制于其他人的蒋旭来讲,其实这么点优势也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他并不贪恋于这一点点的好处,想要攻下羸部城又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不过自己如今都大军开到于此,自然不可能在这里辗转反侧的原地踱步,他可不想在还没开始攻城之前就已经耗了一大堆的粮食,军粮就该用在该用的地方,但其实他最为担心的还是楚州那边的动静。
所以他这一次并不求急功近利,只需要能够让战局按着自己的心态走就行了,自己的心态则是更加的简单明了,十几里外的这座羸部城只需要轰烂即可,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说白了这也是疯子打法,对于他自己而言即便是打散了自己的家底又如何?大不了就和他直接来一个鱼死网破,薄龙语那边其实都想着用这件事情来敲打自己,只要自己攻不下城池的话,那其实这种“建言献策”的小聪明没有任何的用处,但如果自己要是将羸部城打下来再丢了的话,那就是他玉瓶州牧本身的问题了。
出于大局考虑,他都不由得自己不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