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内心告戒自己,金人的攻势不可能持久,金人的国力支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的攻击,等金人势尽了才是他反击的时刻。
他下意识的想要统一从临安撤离这样的一个方针。
但是孙权敏锐的发现了一点,不管是韩世忠还是秦桧都没有附和这件事情,这两个人的心中必然有其他的想法。
朝议就这样匆匆结束了,孙权将韩世忠和秦桧留了下来,同样被留下来的人还有赵鼎,因为作为一个枢密院使,赵鼎也罕见的没有发言。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见这三个人,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也在动摇。
“陛下可是为金人入侵的事情所烦恼?”岳银瓶看到了孙权这个样子询问说。
“是的。”孙权回答说,“金人势大,恐怕临安难守,群臣都认为应该放弃临安。”
对于岳银瓶,孙权还是愿意敞开心扉的,在他的眼中,岳银瓶只是一个令他信赖的“充电器”。
不过有时候,岳银瓶总是能说出一些
“金人可曾兵临临安城下?”岳银瓶问道。
“没有。”孙权回答说。
“我们是否和金人有过交手?”岳银瓶又问道。
“还没有。”孙权继续回答说。
“金人可曾开始他们的进军?”岳银瓶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也没有。”孙权回答了这个问题。
“金人还没有进攻,我们更没有和金人交手,金人更没有兵临临安城下,那么陛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岳银瓶的一句话让孙权语塞。
虽然说岳银瓶并不知道兵法上虑胜先虑败的道理,但是她的确说的话非常在理。
一切都没有发生,即使是孙权自己都被金人的百万之众吓住了。
“我知道,如果一开始认定自己就会失败,那么陛下您一定就会失败。虽然这对于一个被流放的弱女子来说刺杀一国之君是一个很困难的行动。但是我过去行刺陛下的时候可是抱有一定能够成功的想法。最后事实也证明我差点成功。”岳银瓶的例子虽然政治上不怎么正确,但是可以说在这个条件下却是恰当的。
“不,你已经成功了。”孙权在心中吐槽道。
“你并不是一个弱女子。”孙权说道,“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甚至超越了我们朝廷上大多数的大臣。”
孙权不由地由衷发出了赞叹,他心中的迷茫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