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 第五十章首领蓝古

第五十章首领蓝古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中就有很多武陵蛮的记载,其首领沙摩柯也是少有的勇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马良也是去武陵蛮搬救兵,最后被杀。

盘瓠蛮虽说已经得以开化,但之后由于一直受到汉族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开始向外迁移,并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生分离。

其中较早往西迁徙,进入黔北黔西、川南、滇东、桂西的一支,后来演化成了苗族。于隋唐时期进入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的一支,后来形成为畲族。向南到达两广的则变为瑶族和壮族。

唐、宋、元、明时期,赣闽粤边区活跃着被称为畲族的少数民族,就是盘瓠蛮的后裔,也就是我们说的溪洞蛮。

他们在与汉族的长期接触和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适应,最后融为一体,成为客家民系的一分子。

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一《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既私贩集团),群聚剽劫,累政。”

当时“畲民”与“輋民”两词并用,潮州所称“輋民”,与漳州的“畲民”,均同样指今日之畲族,“其来久矣”,说明它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根据文献记载,赣闽粤边区在“畲民”名称之前还出现过“峒蛮”、“蛮僚”等少数民族名称。如:《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纪》七五云:“(唐昭宗乾宁元年)是岁,黄连峒蛮二万围汀州(黄连洞在汀洲宁化县南),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永勋将万人击之,蛮解去……。”

宋元时期,畲民反抗统治或起义之事屡见于史,且有些斗争是跟汉族的下层平民百姓结合在一起的。如:绍兴五年(5),虔州、梅州以及汀漳等地蛮僚相继起义。

宁宗嘉定元年(1208),“值江西峒寇李元励窃发”,“众数万,连被吉、彬诸县”,后又向广东南雄梃进,并进逼赣州、南安军,兵威闽粤赣地区。最后宋王朝“诏以重赏,募人讨之”,起义坚持四年之久而失败。

理宗景定二年(1262)漳州爆发了大规模的畲民起义,“群盗益深,距城仅二十里,郡岌岌危矣。”后朝廷采取剿抚并举的方针,才把这次起义平息下去。通过这场起义,“畲民”这一名称才首次在刘克荘《漳州谕畲》一文中出现。

畲民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和斗争,加速了汉畲人民的交往和融合。特别是宋末元初,面对蒙古铁蹄的侵扰,汉畲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抗元斗争。

宋恭宗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攻破鄂州,挥师渡江,南宋震惊,诏诸路勤王。时任赣州(既虔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诏涕泣”,起兵勤王,“使陈继周(宁都人)发郡中豪杰,并结溪洞蛮;使方兴招吉州兵,诸豪杰响应,有众万人。”

文天祥的妹婿彭震龙也组织畲民参加抗元队伍,“……乃结峒獠起兵。天祥兵出岭,震龙接应,复永新县。”

当时另一位抗元大臣张世杰的队伍中也有一支由畲族首领陈吊眼和畲民妇许夫人率领的“畲军”配合作战。他们“聚众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斗争持续六年之久。

虽然在宋朝的历史上,对他们的描述只是只言片语,但是溪峒蛮确是实实在在的与大宋时战时和,贯穿在了历史之中的。

“九溪十八洞……溪洞蛮?不对,溪洞族人。”秦桧有些惊讶的说道。

最后他意识到蛮这个字是来指代边远的少数民族的,实际上是一种带着贬低的称呼,于是马上改口。

推荐阅读: 末世的方舟 黑袍剑仙 修道红尘间 无限之神话重生 女帝无上崛起 都市之冥王归来 舰载特重兵 我想做个好人 阀主 我的抖音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