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政衙门二进院花厅内。
忠顺王一脸阴沉的坐在堂上,而贾蕴则是一脸淡定的坐在下首处,整个厅内,就忠顺王与贾蕴两人。
沉默许久,贾蕴说道:“王爷,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又何必在意。”
忠顺王闻言冷哼一声,道:“真是不知所谓,明里暗里地提出“加引”一事,不加还不捐款,在本王面前哭穷,真当本王好糊弄不成。”
扬州盐商富贵,天下人皆知,若不如此,崇明帝怎会点名道姓地让他们来江南筹款。
前年有个扬州盐商为了显示自己有钱,就从外地买了好多好多樱桃,不吃,把樱桃都给捣烂,捣烂之后倒在河里,河水一下子就变成红色了,全被樱桃染红了,这个盐商就像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壮举一样,洋洋自得,吹嘘无比,以致轰动全城。
这时又有一个盐商就看不过眼了,来了个更绝的,找人把黄金打成金箔,然后命人把这些金箔带到镇江金山寺上,将成千上万的金箔迎风飘撒,全都撒到长江之中。一时间,整个江面上闪闪烁烁、金光闪闪,金黄一片。所有人为之震惊啊!
炫富都这般清丽脱俗,这时候哭穷起来,岂不是笑话!
扬州有四多:“官多、商多、文人多,闲人多。”
官员、商人多不必赘述,文人多也好理解。
至于闲人多,这是因为盐商有钱,普通人家如果能够有一两个人在盐商那儿当差,收入就足以养活全家老小,谋生这么容易,所以闲人也就多起来了。
事事不提钱多,可事事都与钱多有关……
“两淮盐,天下闲。”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话……
贾蕴一脸淡定的说道:“他们说没银子,那也没办法,总不能抄了他们的家,查这些人家里的钱财吧!...”
吐槽一声,贾蕴又说道:“好在这些人不是一毛不拔,还是捐了些银子。”
忠顺王嗤之以鼻,骂道:“就这十几万两银子,能有什么用处。”
盐商们七凑八凑的,好歹也是凑了十几万两银子捐了出来,这银子对个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可对于百万灾民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贾蕴沉吟片刻,道:“聊胜于无,现今还是先拿这十几万两银子去购买粮食赈灾,能救一个灾民算一个。”
忠顺王闻言觉得在理,吩咐道:“交给扬州知府,让他多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贾蕴点了点头,朝外喊道:“张晟。”
话音刚落,张晟便走了进来,忙恭敬道:“大人有何吩咐。”
贾蕴说道:“将盐商捐的银子一并送到扬州知府府衙去,让他多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顿了顿,贾蕴补充道:“安排人盯着城外西城的粥棚。”
忠顺王抬眼看了看贾蕴,并未多言。
张晟回道:“属下尊令。”
话罢,张晟开口道:“王爷、大人,厅外林家的小姐求见。”
林家的小姐,自然就是林黛玉了。
贾蕴还说怎么一开口张晟便走了进来,敢情是来禀告的,正巧撞上了。
随即贾蕴默不吭声,毕竟做主的不是自己,而是堂上的忠顺王。
堂上的忠顺王瞥了贾蕴一眼,随即吩咐道:“让她进来。”
张晟恭敬地回了一声,便准备退下去安排。
这时,忠顺王补充道:“林家的小姐是本王的侄女,以后若是来了,不需阻拦。”
“是..”张晟领命而下。
没一会,林黛玉携着紫鹃并几个丫鬟走了进来,丫鬟手中端着托盘,上面尽是些江南特色小菜。
与往常一般,林黛玉着素色衣裳,面厣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行动如若柳扶风。
进厅后,林黛玉与忠顺王行礼道:“见过王爷。”
忠顺王呵呵一笑,道:“林侄女不必客气,喊伯父便是。”
林黛玉闻言一愣,回过神来,低眉垂眼,回道:“侄女见过伯父。”
忠顺王笑着点头示意。
随即林黛玉偏头与贾蕴点了点头,算是打了声招呼,毕竟贾蕴是晚辈,没有长辈与晚辈行礼的规矩。
“伯父,侄女想着伯父还未用膳,特命人准备了些江南小食。”
忠顺王笑着点了点头,道:“林侄女的一番好意,本王却之不恭。”
话罢,忠顺王偏头对着贾蕴道:“贾参领怎么说。”
贾蕴闻言眉头挑了挑,做王爷的都发话了,他哪里还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