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成绩实在太离谱了。
这样一对比的话,他们的曾经的成绩就太拿不出手了。
很多作家嘴上虽然不好意思明说,但是他们心里都盼着成绩能一落千丈。最好能彻底无人问津。
要知道要是李浩宇这么年轻就统治了榜单。
那这个阴影不是要笼罩他们一辈子吗?
正在这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候。
最新一期又要上线了。
……….
一切确实和李浩宇预料的差不多。
随着这个故事,的热度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每个读者都在讨论最新一期的剧情。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
一个中年男子骑着电动车撞上护栏后倒地身亡,周围没有其它车辆,所以被判定为普通的交通事故。
只留下妻子跟两个孩子,一家人彻底陷入了迷茫。
她们找到了主角美琴的妈妈寻求帮助。
希望调查男子的真正死因。
妻子觉得她丈夫每个月都加班140个小时,她希望是过劳死,这样便可因工伤事故向公司要求赔偿金。
厂长否认存在过劳,说死因是摩托车刹车失灵引起,而摩托车铺则说刹车已经完全修理好了,死因是因身患疾病驾车时身体不适才导致事故。
而医院则说检查无异常,他经常加班,死因是过劳。
所有人都在踢皮球。
这也被主角的妈妈笑称为“三个火枪手”。
愤懑又无奈的小佑,看着大人们把眼前发生的一件血淋淋的事实看得是如此的轻蔑和不屑。
他只能一边在作文纸上写下“不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一边拿着石头砸向那个充满谎言和恶心的“幸福”橱窗。
尸检过后,男人死因确定了脊动脉破裂。
一个月前社长突然打电话要工厂送一箱蛋糕过去,给他派对上用。
结果他在回去的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导致脊椎骨动脉破裂。在那之后,他的脊椎就是连着一张皮而已。
这时美琴想到:也许可以通过尸体上沥青或沙土的成分来确定地点。
因为那天摔倒了,机车上或许会粘上泥土什么的他经过检查果然找到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刮痕,并确定了是井盖。
但整个城市有两千多个井盖,
仅靠这几个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另一方面,厂长其实也一直在做思想斗争。
虽然工作很重要但真相更重要,更何况是死去的同事。于是他停掉了流水线的机器,号召所有人一起去帮忙找证据。
这时候一直很愤怒的小裕终于也释然了。
美琴对小裕说砸玻璃的事,跟你父亲的同事道个歉吧,小裕坦然接受了。
同事跟他聊天,也告诉他很多关于爸爸的事。
小裕的脸上终于又露出的是幸福的笑容。
………………
可能因为这也是说的工人的故事吧。
所以更加有实感了。
更何况现在很多人都鼓吹劳动最光荣的时候,还是第一次有人站出来公然“唱反调”。
其实这些话他们憋着心里很久了,终于有人直接了当的表达出来。
很多人也对故事里男人很有感触。
因为他们也一样面对这生活给予的压力。每个人家中衰老的父母要赡养,妻子的生活要照养,孩子的教育要花销,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很多人每天早晨一睁眼,就要开始计算今天要赚多少钱才能维持这个家的基本生活。
那个在蛋糕厂努力工作的父亲,也他们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始终咬牙强撑像无止境工作的蚁族。顽强,却脆弱。
只要遇到一个意外,就粉身碎骨了。
让看完的读者突然萌发:生而为人,谁不是世间的蝼蚁的共鸣。
其中一些经典台词平淡却直抵人心,像在心窝里捅刀子一样,
六郎:“每个人都是罪人,为了赎罪而工作,所以要尽可能早点结束工作回家。”
“听了这种话让人好不想工作喔。美琴小姐,你工作是为了什么?
美琴:“为了活下去。你呢?”
六郎:“我还没找到自己的梦想。”
美琴:什么梦想,不用这么小题大做,没关系啊,有个目标就够了。领到薪水之后要买什么,放假的时候要去哪里,为了谁而工作。“
很多年轻人还和周秉昆之前的处境差不多。
很难不心生感慨。
幸福蜂蜜蛋糕的背后并不幸福。但死亡的真相,让活着的人有勇气去追逐幸福。这让很多人看完之后久久说不出话。
这个故事确实感染了很多人。
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给文艺出版社留言。
有上山下乡的工人写信:“非常喜欢这集里关于工作、幸福、梦想、不平等、事实真相和反抗的探讨。”
“作者像是把对生活的一部分感悟杂糅在一起,化作一把小刀,撕开了残酷却仍有温暖的生活真面目的一角。”
还有一些学生写信: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有流言;诱拐;性别歧视;过劳……
却也同时让人看出世界有美好的一面。
〹有人在努力啊。
有人在为了别人而努力。
有人愿意为了不认识的人而四处奔波。
有人愿意找出真相。
能看到这样的,真是太好了。
..........
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了讨论。
甚至很多评论者也都统一了口径,开始异口同声的夸奖起。
形成这个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质量本身就很优秀。这一点无论是否喜欢法医这个题材的评论者都必须得承认。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永远不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尤其是读者情绪最强烈的时候。
这时候唱反调不是找骂吗?
这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丁太华因为对的盲目评价,已经被钉在评论界的耻辱柱上了。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被誉为文坛大炮。
但是现在面对李浩宇的新作品屁的不敢放一个。现在又创佳绩的时候,丁太华只能靠装死来逃避这一切。
他们可不想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