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线通车型材运输能力得到增强,小熊城终于可以展开新的建设工作,启动第三条高架线。
这条高架行车线叫「光圈」,它的起始点从南高架入城不远处以立交形式分出,在湖面上走一个「Ω」形连接北高架,如果把水库岸边看作外环,光圈就是内环。
光圈线完成基本加固,还要给南北高架加车道,改为最终的双向十车道。
南北高架其实是一条贯通南北的线,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就一条十车道的路线,好像不太对劲。
最大的差异在于小熊城有一套人车分离的交通系统,车行道只有高架和上下高架的匝道,人车仅有共存区间就是各城市单元的入口广场,以及各种跨楼层市场、仓库的高架下货区。
排除了人车共用的因素,高架又只能单向行驶,车祸率降到足够低,本就没必要维持过量的车道。
光圈线展开加固工程的同时,随着小熊城新入职的市政人员逐渐熟悉工作,也开启了新的城市单元销售窗口。
其实都没必要登报,很多人天天来行政大厅报道等着新单元开售,不过为了表面公平,还是用报纸提前几天进行了规则公布和相应的错峰劝导。
实际自然没有那么公平,毕竟绝对公平只存在于幻想中。
按王齐和城市部门开会留下的记录,要求2到11单元,既除了伪装成湖的南阅兵场外的最靠内的两圈,至少一半的住房供应给利刃和夜族。
一方面是对两族多年来同舟共济的认可,一方面是方便后续的统计、动员、避难。
具体2到11单元能不能装下不知道,如果不够用,剩下的会安排到61单元后面,这里已经靠近外圈了,和城防线更近,到时候大概还要安排一轮军属房产置换,方便军人们应付家里的急事。
至于其他族群,抢到内圈的就算赚到了。
不过王齐对大部分民众还是能做到一视同仁的,外层也会有外层的避难方法,主要关联的场景是水下避难区。
王齐也有考虑过要不要让民居拥有水下层,但很明显这么弄不利于避难期间临时人才征用,和水面部分的维护及巡逻工作,所以还是使用的集中避难方案,位置就设置在各单元的公园区。
公园也是小熊城很有特色的地方。
居民单元的外围环形步道之外都属于公园范围,里面的手工摊贩区、医务室、运动场、基础学校等都是公园的附属设施,其中没有外来植物,公园里所有的植物都是神树的衍生体。
<bF/> 公园以绿色为主,建筑则以早前实验过的黑色体作为屋顶、各层装饰,还包括中心区和居民区的建筑,为神树吸收能量、合成资源,等城市单元足够多,这个组合会替代掉水下微生物群的营养源,成为城市的主要合成来源。
而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降温,对应的解决方案就靠水库区东南方向的中心冷却塔,到时候会用它来维持水库水体温度。
还有更极端的方案。
早年间为了实现工业超低温,开发过一种可以将低温区的热量向高温区转移的技术,它现在还广泛应用于黄金化工等企业。使用这类魔法装置,可以吸收大气热量来恒定水体温度。
其影响大概是中心水库每升温十度,约有23万立方千米的大气降温一度,一个浮岛上万平方公里,这点影响通过大气运动平摊一下,各地区也就多降低个零点零几度。
话说回来,如果整个流放地都用这个方案维持地表温度,不知道会不会把魔族给冻死?
可惜就工业能力来说,这样的远景实现不了,能维持境内用
水正常都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