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的五万骑兵,被朱邪克勒安置在来路上,迎候李大亮的追兵。
这个布置,中规中矩,就算有再挑剔的人来看,都无可厚非。
大战变得更加激烈、血腥。
李勣两卫,分别要面对东、西两个方向突厥人的猛攻。
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又一个变数出现了。
一支本不应该被忽略,但又不十分起眼的军队,出现在这个近二十万人,东西绵延数十里的战场中。
李师来了!
李师很郁闷,因为之前,他被朱邪克勒忽视了。
这不应该。
真得不应该啊!
李师很纠结。
朱邪克勒是冷眼看着自己带着八千人出西城门的。
可就是不派大军来追击、围剿。
甚至连派队斥候都没有。
被敌人忽视的感觉很不好,太没面子了。
不仅是李师郁闷,手下三千神机卫骑兵也郁闷。
甚至连刚刚征集来的凉州城精壮都郁闷得不行。
哪有这种道理?
太看不起人了吧?
好歹咱也是七尺爷们啊。
……这种自怨自艾的话伴随了行军的一路。
李师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寂寞之人。
既然你不来睬我,那我就主动去找上你。
……。
其实李师是冤枉了朱邪克勒。
在朱邪克勒心中,李师的地位仅次于李沐,甚至比李大亮还高上一些。
倒不是说李师的能力真能强过李大亮。
而是李大亮过于稳重,毕竟年纪放在那,资历放在那。
况且李大亮的指挥风格,向来是中规中矩,以正合,是他一向的风格。
当然,也有例外之时,就是当年李大亮任凉州都督,遭遇吐谷浑来袭,李大亮在兵力不足,危急关头,启用了李沐兄弟,这才有了李沐的今日。
从某个角度而言,李大亮是李沐当之无愧的伯乐。
所以,朱邪克勒对李大亮或许有敬重,却从不忌惮。
君子欺之以方。
朱邪克勒认为,恪守原则底限之人,不难对付。
反而是象李师这种没有底限之人,才令人忌惮。
朱邪克勒还着重点明了,这没有底限的最具代表性人物,就是李沐。
与李师相比,李沐更没有底限。
这君臣二人,一样地没有底限、不讲道理。
之所以朱邪克勒没有理会李师,那得从当时的战场局势说起。
当时朱邪克勒兵临凉州城。
李师带兵出西城门,李沐还没有暴露。
朱邪克勒还认为李沐已经死了。
那么,在当时朱邪克勒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朱邪克勒自然要保证攻凉州的首要任务。
也就是说,朱邪克勒就是想派人去追击、围剿,也无兵可派。
还有一点,那就是朱邪克勒考虑没有必要。
只要攻下凉州,李师区区一支数千人的偏师,对突厥大军来说,无非是疥癣之患。
卡住凉州,李师所部就等于是支孤军,说简单点,不去理他,让他自生自灭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