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考察经义,明法考察律令,明书考验文字,明算考验算术,策论考察为官之志……”
“但这明理是何意?”
“格物明理罢了,只是些简单的……科学?”
刘义真自言自语道。
“关于明理,朕会让高允帮王公完成。”
王弘见天子布置妥当,也便不再纠结,在两仪殿中与天子对奏片刻后就一身轻松的离开。
————————
————————
参议政事!
入朝不趋!
赞拜不名!
三项刘宋朝史诗般的成就居然如此轻易的被王弘摘走!
这让一些本来打算看王弘失意的人酸溜溜的离开。
果然……
外戚就是外戚!没一个好东西!
没多久,天子又有诏书下达。
侍中谢晦和傅亮各自也拿到“参议政事”的成就。
远在建康徐羡之则是拿到“入朝不趋”和“赞拜不名”的成就。
四人,都被天子架空。
但对应的,他们也拿到了臣子活着时的最高礼遇!
可以说,他们与那些名留青史的臣子只差最后一个“谥号”了。
天子给与了旧人体面,但更多的,还是建造新时代。
大业二年七月。
【迁中书令王修为尚书左仆射】
【迁兵部尚书王买德为尚书右仆射】
【迁吏部尚书高允为中书令】
………
此后,天子彻底将权柄收于一人手中。使皇权达到了自东汉建国至今,足足四百余年以来的巅峰!
大业二年八月。
朝廷颁布《大业律》。
《大业律》共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笞、杖、徒、流、死五种,二十等刑名。
律文废除了自古以来如枭首、车裂等酷刑,让百姓不再威苛政于虎,也间接的减少了错案冤案的产生,是为仁政。
大业二年九月。
天子诏曰:
“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远至迩安。治定功成,率由斯道。朕嗣膺宝历,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获亲临,问其疾苦。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伤和气,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
“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分遣锦衣卫,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
锦衣卫!
这个加强皇权的暴力机构。终于是被天子放在明面上,去各州、各郡布置耳目,监察百官。
他们在悄悄汲取了死去世家大量的养分之后,已经是成为一个庞大的怪物。导致其刚刚露出那恐怖的身躯后,就引得朝野之间非议四起。
这些,天子自然是装作没听到。
锦衣卫的建制如同军职。
杜骥担任锦衣卫都尉。
辅官则是锦衣卫东南西北四名校尉。
再往下即仿照军制,分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
锦衣卫只有巡察缉捕之权,而不掌刑狱,是为天子耳目。
大业二年十月。
朝廷重新丈量、清查南方各州、郡、县土地。并将无主的土地分发给无地的百姓。
此外,天子下诏,将部分土地赐予从南方远征长安的士卒,以安军心。
大业二年十一月。
尚书左仆射王修联合御史大夫蔡廓上书请求朝廷澄清吏治,裁清冗官。
如今天下刘宋三十六州,一百七十四郡,八百六十二县。
这样的三级行政制度不但会造成大量的冗官,还会白白耗费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拖延行政效率。
于是,
朝廷下令从今往后废除郡治,只有州、县两级地方制度。
此外,
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将天下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各道置御史,只起监察性的作用。
行政制度的简化无疑会极大的提高中央集权,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皇权的重要措施。
同月。
司空王弘、侍中傅亮编篡完成六科教材,名曰——
《明经讲义》、《明法讲义》、《明书讲义》、《明算讲义》、《明理讲义》、《策论讲义》。
这六科明眼人自然是能看出事关未来的科举,所以朝廷刚有风声便立即收入囊中。
《明经讲义》其中内容便是四书五经,采用的注释也都是前朝学者、大儒的作品,并无太多新鲜之處。
《明法讲义》是按照剛刚颁布的《大业律》为蓝本,创作出的诉讼教材。
《明书讲义》则多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明算讲义》当中结合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并加入大量天子得来的“天竺算术”编篡成册,对当代读书人自然是极为新奇。
《策论讲义》,即多是名臣策论之言,無需过多限制。
唯有《明理讲义》,引起朝野间的轩然大波。
其内虽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之言,但里面的内容还是有些不为主流所接受。
六本讲义当中,《明理讲义》最厚,同时内容也最杂。
里面充斥着民间各类工法技巧。
造纸、印刷。
纺织、陶瓷。
冶铸,天文。
这些内容大都粗鄙不堪,突兀的和“四书五经”这种圣人训导放在一起显然是不怎么合适。
不过……
你爱学不学!
因为随着地方州县的改革完成和六本教材的问世,天子终于是颁布了大业二年最后一道诏書。
大业二年十二月。
天子诏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
“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收采幽滞。周称多士,汉号得人,常想前风,载怀钦伫。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岩谷,置以周行,冀与群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
“往后各州需举荐能者是为举人,前往长安参与六科科举。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科举制,终于是在这一刻在刘义真手中孵化而出!
自此,整个华夏文明,将翻开不同于世家贵族治世的崭新一页。
——————————
——————————
这章是补昨天的,以表歉意就多写了点。
明天起恢复正常更新,还请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