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太子府,朱允炆自回府之后,便将自己紧锁在房间之中,不吃不喝了一日一夜。
得知消息的太子妃吕氏仓皇赶来,但无论她如何劝说,朱允炆却是始终不曾开门,亦不曾吭声。
万般无奈之下,吕氏只能命人去请来了太常寺卿兼东宫伴读黄子澄。
东宫一众儒臣,唯独黄子澄最受朱允炆敬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黄子澄听闻此事,着急忙慌地赶了过来,当他在门外一阵苦劝后,朱允炆总算是打开了房门,但他那副披头散发的样子,却是令众人大吃一惊。
这位长孙殿下可是出了名的恪守礼法,极类其父朱标,一向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何尝露出过这副狼狈模样?
黄子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入内关上了房门,太子妃识趣地带着宫女侍卫离去,并杀气腾腾地叮嘱了众人一番,决计不可将方才之事泄露半句,否则直接杖毙!
一众宫女侍卫自然惊恐万状地应声点头,哪里敢乱嚼舌根?
如此这般才算是将风波掩盖了下来,剩下的只能交给那位学识渊博的黄伴读了。
房间之中,遍地狼藉,显然朱允炆曾大发脾气,将所有东西砸了个粉碎,甚至连一些古籍都没有放过。
黄子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边俯身捡起古籍,一边凝重询问道:“殿下,何故如此动怒?”
他是朱允炆的心腹,自然清楚自家这位殿下,有着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但那并不妨碍,一心为国的黄子澄大人,给朱允炆排忧解惑。
皇帝陛下的心思虽然难以揣摩,但他那句“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依旧回响在大殿之上。
这就代表着眼前这位殿下,在太子爷突然薨逝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为太孙,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而不是北疆那位骁勇善战的燕王朱棣!
比起与皇帝陛下一样杀伐果决的燕王殿下,他们这些儒臣自然而然选择支持朱允炆,这是立场决定的选择。
大明已然定鼎山河,接下来需要一位宽厚贤明的圣德君主,推行各项利民仁政,与民休生养息,这才是盛世之道。
而那位燕王殿下,从其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英主,也同样是一位杀伐果决的雄主。
但是大明的未来,不需要这样一位铁血杀伐的雄主,而是需要一位宽厚的仁君,如那汉光武帝刘秀与其子汉明帝刘庄,以“柔道”治国,臻至太平盛世。
换而言之,唯有朱允炆坐上了龙椅,与他亲近的儒臣才有机会攫取朝政大权,推行心中儒家的治国之道。
倘若是燕王朱棣即位为新帝,那么儒臣就如同现在这洪武朝一般,毫无出头之日!
面对黄子澄的疑问,朱允炆竟是未做回答,呆愣愣地坐在地上,望着空气怔怔出神。
“殿下!臣曾经告诉过殿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殿下如今这般姿态,岂非是准备将储君大位拱手让于他人……”
“先生,他回来了!”
他回来了?
哪个他?
黄子澄满脸茫然地看着朱允炆,摸着山羊胡揣测那个“他”会是何人。
“殿下口中的他……是何人?”
朱允炆闻言惨笑一声,自嘲答道:“还能是何人?父亲的嫡长子,朱雄英啊!”
“除了他,还有谁会让我如此失态!”
朱雄英啊,那个幼时夺走了父亲与皇爷爷所有宠爱的孩子,那个聪慧到令人很难不对他心生欢喜的孩子,那个压得他朱允炆根本不敢抬头的好大哥!
一场南郊秋猎,一个英武男子,一张俊朗面孔,再次让朱允炆重新回到了,被朱雄英支配的恐惧当中!
朱雄英!
太子朱标嫡长子!
当今天子嫡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