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武王克商。
通过利簋这一件青铜器能够看出,在这一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逐渐趋于工整,线条也变得圆曲婉转。
和商代一两个字的族徽文字相比,长篇的铭文开始出现。
从短短一两个字,到有意义的长篇大论,其实可以证实,从西周早期开始,青铜铭文的史料价值在逐渐地增强。
铭文的篇幅变长,能够记载的东西也就会更多,比如说当时的战争、征伐等一系列活动。
而西周的青铜器,也逐渐的以平实简朴,取代了商朝的狞厉神秘。
上面铭刻着的铭文内容也更加的丰富。
透过这些古老的铭文,三千年前的历史尽显眼前。
“在我们现在看来,中,国二字已经深入人心,闻名于世界,但是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是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之上的记载。”
“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国连用,其实意思代表的是国中,即国家、土地的中心,因此很多时候也会被记载为土中。”
易泽耐心的解释着一些常人所不知道的小知识,这些有着象征意义的词汇,其来源很多时候都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还在读书时期,出口引经据典,要远比出口成脏吸引人一些。
当然,也不能避免有些人喜欢中二的热血,但是知识本身,永远会显得优雅。
说难听一点,这叫装逼。
不过更多人喜欢称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女孩子就挺喜欢这一套,传统知识中带有着的感性因素,以及久远历史中带有着的神秘氛围,足以吸引不了解这些事情的人的注意力。
这可比天天扯女孩子辫子,有事没事出来耍个帅更容易让人喜欢。
毕竟,耍帅也得本身长得帅才行,大多数人明显的是没有这么硬质的条件。
真要长得有如白古一般帅破天际,在如今这个时代,估摸着就可以直接出道了。
不过优雅的东西向来需要一定的沉淀,游戏什么的简单粗暴,二者从得来的容易程度上,确实不成正比。
殷商时期更多的是甲骨文,有关于青铜铭文的数量其实并不多,而且内容非常短小,大多都是族徽标记。
而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内容更加的丰富,文字体系也更加的成熟。
这一缕从西北高原上吹起来的风,在逐渐的发展中开始席卷整个国家,最终成就了八百年的雄图霸业。
西周时期青铜铭文很多,基本上每一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
虽说和大家常说的比较熟悉的国宝相比,它们显得默默无闻。
但是准确的来说,从文物级别而言,国宝一词本就是不规范的用法。
国家一级文物就是头了,国宝只是用来形容这些文物的宝贵。
大抵是人们对文物的喜爱,才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名字。
“有关于西周历史记载的青铜器有很多,每一件都毫无疑问的是国之珍宝,上面记载的内容,为我们研究三千年前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易泽慢慢地走着,手一挥,一只大鼎从黑暗中浮现。
“这是青铜器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二百九十一字,距今约三千年。
上面记载了周康王对贵族的训诰和赏赐。”
大盂鼎器厚立耳,折沿,敛口,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外张、下垂,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
大盂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颈部饰带状饕餮纹,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雄伟凝重。
周康王是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周成王姬诵的儿子。
最初封太子,在召公奭、毕公高辅佐下,正式登基,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进一步加强统治。
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大盂鼎上记载着的,就是周康王和贵族之间的政治拉扯。
易泽一挥手,大盂鼎消失,而后一只青铜盘子出现,其造型有点像现在的汤盘。
这是墙盘。
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整体通高16.2cm、口径47.3cm、深8.6cm,盘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垂冠分尾凤鸟文,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延长部分与鸟体分离,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时期最为流行而且最富时代特征的纹饰。
别看墙盘名气不大,但是这可是中华首批禁止外出展览的文物之一。
不过这简单的名字,估摸着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
“墙盘铭文共计二百八十四字,距今约有两千九百年,上面记述了西周六世先王的重要事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
易泽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并没有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至于这六世先王是谁?具体有什么样的事迹?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有这个东西,能证明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可以了。
墙盘消失的同时,另一只大鼎从黑暗中浮现。
大克鼎!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在其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而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在大克鼎的颈部,装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也叫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
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大克鼎整体造型古朴简单,但是上面的装饰花纹相当的精美,代表了那个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平。
“大克鼎铭文共计二百九十字,距今约有两千八百年,记述了周王对大臣的任命以及赏赐。”
大克鼎消失之后,有一只青铜盘子顶替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