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意思的是,四十五名同学,有四十二名都是以正常的语气,正面地进行了阐述,表明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考试。但是其中,有三名同学,我想在这里重点说明一下。”
“第一位同学,他没有说‘准备’两个字,而是用两个成语进行代替:‘厉兵秣马、胸有成竹’,这个我觉得写的非常好。”
“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库的瑰宝。”
“而且大多数的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传奇,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最后形成的成语,则是生动凝练、形象鲜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特别是这位同学,用两个成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有那么一种自信满满,信心百倍,来迎接这场考试。这位同学是谁?请站起来。”
肖方一听,有些不好意思地,慢慢站了起来。
“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以后我们要多向这位同学学习,加强自己的词汇储备。”
老师说罢,亲自带头,然后全班同学一起,都为肖方鼓掌。弄得肖方面红耳赤、忸怩不安。
“第二位同学呢,他是说了‘准备’两个字,但是呢,他是反着说的。他写的是“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正话反说,引用一句谚语,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状态。”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语言形式,而且它一般都是经口头传下来的,大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写作时,恰当地引用一些谚语,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增强主题的生动性,并且增大文章的说服力。”
“这位同学是谁?请站起来。同学们也要向他学习。”
阎王一听,兴高采烈地站了起来,并且环绕四周,急不可待地等待同学们的掌声。
肖方心里在想,别鼓掌别鼓掌,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都别鼓掌。
可其他同学们呢,都不听他的话,偏偏鼓起了掌。肖方呢,还在那站立着,不鼓掌吧,别人都能看见,怪不好意思的。
鼓掌吧,自己是真心不愿意,只好也勉强地“啪啪”,拍了几下手。
“最后,还有一位同学,他的风格更是不一样,而是说了一句歇后语:‘诸葛亮爬高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短小、风趣、形象。”
“它们都是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边部分起到‘引子’的作用,像是一种谜面,后面呢是‘后衬’,起解释、说明作用,像是一个谜底。”
“在写作的时候,适当地引用一句歇后语,可以更加地让人理解,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你所要说的意思,特别是更具有强调性。就如同第一位同学那样,加强加重语气。”
“这位同学在哪?请站起来。”
老师‘起来’两个字,还没有说完,‘歇后’就疾如雷电般,“刷”地站了起来。
同样地,‘歇后’笑容满面地环绕了一下四周,而且更可气的是,他还朝肖方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