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大家晒收益率,谁的收益率超过了沪深300的涨幅,就好像考试成绩超过了班里平均分一样,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只不过超越沪深300这件事其实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业绩基本也都无法战胜宽基指数。
这些基金经理中的很多都是牛校毕业,身后还有很强大的投研团队,也有公司给的资源,但为什么还是业绩不佳呢?
不怪他们,怪就怪目前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激励机制。
无论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还是身后的投研团队,他们赚的就是管理费,管理费只跟基金的规模挂钩,跟投资者有没有赚到钱无关。
比如去年重仓消费和医药的基金经理,明知道成分股都严重高估了,还是迫于kpi的压力给投资者不停画饼,成分股严重高估的时候饼也可以继续画,只要不停跟投资者强调长赛道,长期看涨,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升级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当我们看到一个基金经理在直播或者公告的时候强调基金成分股的长期价值,基本就在暗示大家短期已经高估了。
不过很多韭菜不知道,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长的坡和很厚的雪,无脑的就高价买进去,结果或许一开始是赚钱的,但没过多久泡沫就会破裂,就开始亏钱,于是这些人继续买入,说自己奉行的是长期主义。
真的不要再玷污长期主意了,他们那原根不是价值投资,就是高位被套。
基金经理知道你要被套,基金公司也知道,但他们还是要在基金大热的时候不停想办法吸引你进来,银行的投顾也发现给你推荐一个大火的基金比推荐一个喋喋不休的基金来的更容易,因为大火的基金涨得很好,好卖,普通人看的不就是一个收益率么,至于估值是什么,他们根本不关心。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上雪就继续告诉大家基金公司的一些运作模式。
一个基金公司为了打造一个金牛基金经理,年初的时候各个板块都布置几个人下去,不管今年市场如何,只要不是普跌,只要还有板块轮动,就一定有一个赛道能跑出来,比如2020就是消费和医药,2021就是军工、公用事业和新能源。
但不管跑出来的是哪个板块,基金公司都能推出至少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然后基金公司在年底的时候用旗下其他基金尽可能为这个已经跑出来的板块,以及这个已经塑造好的明星基金经理保驾护航,让他的收益能够排进行业前十或者前五。
这样,在同期,基金公司就能用这个明星基金经理的名义继续募集更多的资金,你们不见去年医药和消费火的时候,基金公司就在拼命发新基金,用金牛奖基金经理吸引你们进场么?尽管当时医药和消费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
你们进场后赚没赚到钱他们不管的,只要基金规模上去就可以了,这个利益分配机制从一开始就错配了,基金经理和基民的利益根本不在一条战线上,所以为什么即便你是基民,你有一个神级选手帮你管理基金,但大多数人还是七亏二平一赚。
记住上雪一句话,不要去碰热门基金,大热必死。
再说一遍:大热必死。
投资管理的现状:二选一
在这本书里,对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表述更加不友好,书里说的是基金的另一个弊端,太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原文如下:
巴菲特正是看透了这点,所以他根本不当基金经理,他是用自己的公司投资,所以他根本不用去完成基金公司给他规定的kpi,管理的资金规模也不受投资者赎回的影响。
如果我们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想卖出,我们只能卖给市场上其他投资者,总之别想塞回给巴菲特。
因为没有短期业绩压力,所以巴菲特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去频繁操作。
当然,作为一个非常厉害的投资人,巴菲特也不甘于只买指数拿一个市场平均收益,但他又不想跟其他基金经理一样同流合污,于是他遵循了第三条路:看准好的公司,集中投资,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