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件事,徐母气得痛哭流涕,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徐四海回家之后,听到妻子说起此事,心中悲痛自责不已,急忙来到母亲房中,跪在地上请她处罚自己,还说自己非常后悔,以后再也不会多管闲事了。
但他的母亲只是别过头去,以手抹泪,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打他骂他。
徐四海的妻子周氏见状,知道婆婆这一次是真的被丈夫气到了,连忙跪在地上,替丈夫求情。
看到周氏也跪了下来,徐母这才心软,哭着用拐杖痛打了儿子一顿,又拿针在他的胳膊上刺了个十字花纹,让他牢记这次训戒,再也不要在外面惹是生非。
徐四海向她发誓,以后一定会安分守己,再也不动手打人,去管别人家的事情。
见他语气真挚诚恳,徐母这才原谅了他。
徐母为人善良,平时里喜欢布施化缘的和尚、道士,常常将他们请进家里,做斋饭招待他们。
有一次,有个老道士来到他家门口。
徐四海正准备出门,见他衣衫破烂,将他当成乞丐轰走。
徐母看到了,立马走出来,言辞严厉地指责了他。
随后向那老道士道歉,想请他进家里吃午饭。
但老道士说,他不是乞丐,不食嗟来之食,只向徐母要了一瓢水。
徐母知道老道士这是在生徐四海的气,便叫住徐四海,让他向老道士当面道歉,请求他到家里吃饭赔罪。
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海心里很不情愿,但他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只好低声下气地去求老道士。
老道士被徐母的诚意打动,这才开口对徐四海说道:
“你们是积德行善之家,本该有所福报才对,可贫道观施主,满脸黑气,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祸患来临,施主最近,可有在外面得罪了什么仇家?”
徐四海这些年,没少得罪人,最不缺的,就是仇家。
但这件事情,只有本地人知道,老道士是从外地来的,不可能知道。
因此,听到他这么说,徐四海不由半信半疑,道:
“我确实有不少仇家,但与别人结仇,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已。”
“每一次,遇到不平之事,我都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上前帮忙。有时候,还会因此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我现在,已经尽力去改正,道长既然看出来了,不知有何法子,能够免去灾祸?”
道士轻抚胡须,沉思片刻之后,淡淡开口说道:
“你先别问能不能免去灾祸,先问问你自己,能不能改掉冲动莽撞的坏习惯。”
“只要你能收住性子,就算没有贫道的帮助,也能避免灾祸的发生。”
“不过,看在你母亲如此诚心诚意的份上,贫道就破例一次,帮你一把。”
“在隔壁巷子里,有一户人家,姓赵。”
“我见过他家的孩子,是个大富大贵之命,但他家现在遇了一点麻烦,你若能帮他,他一定会记住你的恩情,将来即使你犯下死罪,他也能救你一命!”
老道士说完这句话,便告辞离去。
对于他的话,徐四海并不是很相信。
因为他一向不信命,而老道士给他的感觉,也不像是那种特别厉害的高人。
但是,徐母对于老道士说的话,非常在意。
得知有办法可以免去灾祸之后,立马催着徐四海出门,让他想办法帮助赵家人。
有了母亲的授意,徐四海便不再多想,跑到隔壁的巷子,向邻居打听赵家的情况。
经过一番打听,徐四海这才知道,老道士说的人,是个落魄秀才,叫赵良志。
他的儿子,今年十二岁,叫赵志勇。
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全靠赵父在街上写字卖画,维持生计。
日子虽然过得比较拮据,但也还勉强过得去。
赵良志有个表妹,叫沈怡,嫁给当地一个姓王的富商。
沈怡和赵良志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感情很好。
她时常过来探望父子二人,送一些吃食和银子。
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没有多想。
赵良志有一个邻居,叫张玉,是个寡妇。
刚过门没多久,丈夫就病死了。
她守寡多年,甚是寂寞。
赵良志搬来之后,她沉寂已久的心,突然重新焕发了活力。
她喜欢年轻,长得好看,又有才华的赵良志。
但她几次勾引,赵良志全都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他还骂她,不守妇道,不允许她再进赵家。
张玉因此怀恨在心,便编造谎言,说她亲眼看到,沈怡和赵良志在家里偷情。
而且还不止一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