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多种,罗家着罗德顺、罗晓光、罗晓辉、田秀英等人担着40斤的猪肉、20多斤的鱼、还有鸡鹅鸭等各数只以及其他的食品到了潘家,这就是所谓的酒水了。
到了下午,罗德顺、罗晓光、罗晓辉、田秀英等人带着潘家的回礼返回来了,据其说,那住在镇上的曾永兴和陈冬梅带着孩子们来潘家赴宴了,而住在曾家寮的王细花以及曾永旺和张红荷也带着孩子们来潘家赴宴了,曾家人全都来了,还有那曾永富、曾永贵、曾永祥等曾淑萍的几个堂哥也带着孩子来赴宴了,潘家总共摆了5桌宴席,那曾家人几乎占了2席了,曾家人完全认识到了这兄妹分离是父辈造成的,众人便放弃了旧礼仪的一些观念的约束,因此,大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来潘家为曾淑萍助兴了,其场面虽小,但参宴者人人都是欢欢喜喜,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与大红对联和大红双喜字交辉相映,乐也融融。那王细花和曾永旺还将在当天的晚上在潘家留宿,以在明天为曾淑萍送嫁,因此,那最开心的莫过于是曾淑萍了,那曾淑萍的笑脸呀就像是盛开的鲜花一样,她整天都在灿烂的迎风招展。
也是在这天的下午,那罗家寿和罗月娥带着5个子女也回到了罗家寨了,这5个子女是15岁的大儿子罗海俊、13岁的二儿子罗海杰、10岁的大女儿罗海英、7岁的二女儿罗海清和4岁的小儿子罗海雄。
罗家寿一家7人刚进屋,那罗海燕和杨健聪也带着11岁的大儿子杨光、9岁的二儿子杨亮和4岁的女儿杨柳进门了。
此时,那罗家便热闹起来了,屋里便开始人声鼎沸、充满了兴高采烈的欢声笑语了。
在此之前的数个清明节,那罗家寿曾经带着大儿子罗海俊和二儿子罗海杰回来扫墓,但那都没有这一次的人齐,在这一次,那罗月娥和罗海英、罗海清及罗海雄还是第一次回到罗家寨,更是罗月娥与罗海龙、罗家福和李雪梅自三河坝分别10年后的再次相见,所以,那意义和感情便又更是非同一般了。
同时,这一次又是与罗海燕的一家人的初次见面,所以,那罗家可谓是大欢喜了,可以这么说,是自十数年前逃荒后、是自数十年前罗金水死后的罗家的大喜事、大欢喜了,因此,乐得那罗家福、罗家寿和李雪梅等人啊那是无比的欢欣雀跃,包括堂兄罗德顺、罗德利和罗德安他们呀,那也是笑得呀见牙不见眼了。
在一番招呼以及吃过卵菇惜圆等点心后,那李雪梅便安排床铺给亲人们休息过夜,罗家的各个房间是自十数年前逃荒后的首次住满了人、充满了人气,自家屋里住不下了,那部分人的床铺便被安排到隔壁的罗德顺、罗德利和罗德安等人的家里,由堂兄弟罗德顺他们腾出床位来协助解决。
至傍晚,家中的另一头猪又被送到了河东大队的供应站,以在第二天清晨屠宰。
到了晚上,罗家自家开宴数围,全家人便在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用餐。
在晚餐后,村中的罗家寿的发小们又纷纷地过来与罗家寿叙旧,这时,那罗家寿的身份是汕头某航运局的航运科科长,人们见罗家寿事业有成,他有职位又有地位,再瞧那带着五个孩子的罗月娥,她生相端庄典雅、笑呵呵的脸容红润而靓丽,见她性格开朗大方、贤良淑德,又能随和的与众人相处,更见其5个子女又个个生相俊俏聪明伶俐,因此,大家便都羡慕和赞叹不已。
男人们在聊天喝茶,李雪梅、田秀英、罗海燕等女人们则在料理准备着第二天的婚礼等事宜。
在这一天的晚上,聊天的、准备工作的,罗家家里的人都忙忙碌碌也热热闹闹。
第二天便是10月1日国庆节了,便是罗海龙结婚的日子了。
一清早,罗德顺便到河东大队的供应站去监督宰猪,这一头猪经过秤,净肉200多斤,除了70%交公,自有60多斤,由于有此前的与某负责人的私下灵活的通融商议,结果又用牌价再回买了40多斤,因此,罗德顺便带回来了近100斤的猪肉以及各种猪杂。
在早餐后,罗家寨的几个土厨师们就就位了,他们便开始烹煮宴席的菜肴了。田秀英等女人们也做好了迎接新娘和亲朋好友们的准备了,那罗晓光、罗晓辉、罗晓明等8人也在准备前往潘家接新娘和搬嫁妆了。
罗家人便已经做好了一切充分的准备了。
而在潘家,那送嫁的人以及嫁妆和人们回礼所送的礼物也已经早早地就被准备就绪了。
那送嫁的人有娟嫂、陈慧芳、潘桂花、曾永旺、潘耀文和两个同庚姐妹,众人分任叔婆、叔姆、满姨(小姨仔)、新舅舅、叔公和姐妹等角色,加上新娘则刚好为8人,众人也都已经梳妆打扮完毕了。
潘耀文、潘耀华、孙美莲、王丽珍、潘志忠、潘志光、潘志豪等人还在反复地检查着大衣柜和梳妆台以及人们所送的放在大红箩筐里的礼物等等,并一一的贴上了红纸。
在曾淑萍的闺房内,何小红和王细花正在细细地、一梳一梳地帮曾淑萍在梳妆打扮着,两人一边在梳一边又在说念着吉祥祝福的话语,两位母亲再次把自己满腔的爱护倾注在了曾淑萍的身上,潘桂花和两个同庚姐妹也在旁边陪伴着,众人就像是镜子一样,在照看着曾淑萍的装束,房间里不时也传出了一阵阵的愉快的笑声。
突然,巷口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了,便知是罗家接新娘的人来了,那娟嫂便在巷口把罗晓光等人迎了过来。
进门一阵招呼,又喝了一泡茶后,送嫁及接嫁的人便出门了,又在一阵鞭炮声中,曾淑萍和挑着大红箩筐的娟嫂等送嫁的8人走在了前面,罗晓光等8人则担抬着嫁妆走在了后面,一行人便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徒步向村南的砾石路走去,在向渡口和罗家寨的方向走去。
看着送嫁、迎亲的队伍远去,那王细花和何小红激动得泪流满面、热泪盈眶,两人转身在相拥而哭,这可是两位母亲幸福、激动的泪花啊!特别的是王细花,她流着满眶的热泪在欢笑着,想想当年,是王细花的谎言,才留住了曾淑萍的性命,也是何小红的一把屎一把尿、一口汤一口水才把曾淑萍养大,如今,曾淑萍出嫁了、成家成人了,这有多少的悲喜、多少的心酸,便一起涌上了两位老人的心头了,使她俩百感交集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送嫁、迎亲的队伍到了渡口,那渡船的艄公刚才听到鞭炮声后,他便撑住渡船已经等待在了码头边了,当地人都有自觉谦让喜事优先的高尚品德,来往的人们便纷纷在旁驻脚,并在观看这一行送嫁、迎亲的队伍小心谨慎地上船,在谦让他们优先过渡。
在过了渡后,便是罗家寨的地头了,在东边渡口下游一百多米便是罗家寨了,人们便又小心谨慎地下了船,然后又欢快地踩着沙滩上的细沙向罗家寨走去。
那罗家寨的深懂礼仪的女人代表之一田秀英,她在听到龙江对面的第二轮鞭炮声以后,便知道是新娘启程了,于是,她便准时地到村北路口等待,此时,见送嫁、迎亲的队伍走来,她便迎了上去、接过了娟嫂肩上的大红箩筐,然后,她再与大家欢颜喜笑的向村中走来。
村中的父老乡亲们见了送嫁、迎亲的队伍,又见罗晓光等人担抬着大衣柜、梳妆台等嫁妆,便都在好奇地注目观看,人们见那大衣柜和梳妆台都是用厚实的古木做成,而且做工又是那样的精细精湛,便都在啧啧啧的惊叹潘家如此的大方,送了如此大的嫁妆。要知道,在1960年代,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嫁妆中若有大衣柜和梳妆台,那便是十分的了不起了。
罗家的门楼外又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后,众人便把新娘迎进了新房里了,此时,罗家家里人人喜笑颜开,那罗家福和李雪梅乐开了怀了,特别是罗海龙,他更满脸都是春风荡漾了。
随后,罗家福和李雪梅领着罗海龙、曾淑萍及罗海燕,罗家寿和罗月娥则领着五个子女,这是属于罗金水和林木兰传下的一族后人,众人便在天井坪面对八仙桌上的祭品燃香祭祖,在告慰先人。
礼毕后,田秀英把李雪梅煮好的一煲莲子、花生、百合、红枣、鸡蛋糖水端到了新房里,她招待起了新娘曾淑萍和潘家送嫁的众人,这糖水入口,大家便无不啧啧称赞。
要知道,这莲子、百合是罗月娥从汕头带回来的,数量不多,这在龙头当地是买不到的,李雪梅便把它加上花生和鸡蛋煮成了糖水,以用于招待新娘和潘家贵客,它既是稀有食物,又有早生贵子的意头。
此时,罗家家里已经来了很多的亲戚了,罗海龙的舅父李雪峰和李雪松带着舅妈和表兄弟们来了,虽然榕城的舅公们都已经过身了,但也来了几位表叔表伯表哥表弟,接着,那罗海燕的家公家婆杨育达和何秀芬等也来了,罗海龙在河东大队民兵连的领导和朋友们也来了,人们都喜气洋洋、都来见证和助兴罗海龙与曾淑萍的婚礼。
中午,罗家开宴15桌,除了宴请各处亲朋好友外,还宴请了村中的各位叔公叔婆等长辈,那母舅李雪峰和李雪松分坐在左右上位,罗海龙与曾淑萍在向各宾朋敬茶敬酒,宴席中欢声笑语自不在话下了。
餐后,曾淑萍向罗家福和李雪梅敬茶,此时,她改口称罗家福为“爸”,称李雪梅为“妈”,这又乐得那罗家福和李雪梅呀在哈哈的开怀大笑,两人满脸都是惬意满足的表情,随即,两人封以红包给曾淑萍。
随即,曾淑萍又向各位内亲外戚的长辈们一一敬茶,他们也一一的封以红包给曾淑萍,曾淑萍又向来参宴的内亲外戚的小孩们派以小手帕。
这样,新娘曾淑萍便算是与罗家的亲人们见过面、互相的认识了。
至下午,李雪梅、田秀英又向外戚们以及送嫁的人们回礼,亲朋好友们便相继的离去,只有罗海燕带着杨柳留了下来,而送嫁的人中也只有那娟嫂留了下来,按风俗,那作为叔婆的娟嫂是留下来陪曾淑萍应对晚上的闹洞房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