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画外之音 > 第一百零五章 明月楼失火

第一百零五章 明月楼失火

“不见了。”

自从知道明月楼失火,子末葬身火海之后,双儿便落了发,搬离了府中,落了发,真正遁入了空门。

我一生别无所求,俗事种种,都不与我相干了。

年纪大的姑子都议论纷纷:“那是侍郎家的千金吧,还未嫁人,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心就要出家。”

“许是为情,女子大都如此,譬如我当年,若不是将军身死,我也断然不会如此。”

“可妙空这样的年纪,也不大像。”

“出家人了,怎么还议论人是非?”

“罢了罢了。”

妙空反复沉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新入庵的小尼姑不明白她到底在沉吟什么,便问一旁的老尼姑,“妙空在说的是什么?”

老尼姑解释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是心的显现。这意思是要观苦,观无常,观无我。一切的观法中,最最重要的观就是观无常,刹那刹那变;观苦,生老病死;观无我,自己作不了主,你想不老,它偏要老,你想别生病,它偏要生病,要好好观,这就是苦、无常,无我,再加个“涅盘寂静”,就叫四法印。什么叫法印?像个印章那样。佛法的印章,苦、无常、无我,就是三个原则。所以这四句偈就是叫我们好好观苦,观无常,观无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复杂。”那小尼姑挠头,迷茫的眼神看着老尼姑。

这时又走来一位姑子来论道。“记得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目睹启明星悟道成佛时,曾发出过这样一声感叹:

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的这一声感叹,言下之意是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他自己因为没有妄想执著,所以他证明得了,成佛了。

据说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时,证得的是“十二因缘法”,这十二因缘由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共十二个环节组成,一环扣一环,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用以解释人生事象。若想要免除老死,就应免生,如此反推,断绝一切“无明”,就能通达《心经》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诸法空相境地。

按照因缘所生法,在诸法空相的境地里,并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凡人因为执着于有我,在智慧里掺杂了种种妄想、分别、执著,因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必须把“我”破掉,才能得到真正的如来智慧。

佛法认为众生流转六道轮回之苦皆由“十二因缘法”中的“无明”而起,也就是糊涂、愚昧、不通晓真理、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等等,没有所谓的正知正见,却有无数颠倒梦想,错把虚妄的当作了真实。也就是说,种种颠倒梦想皆因“无明”而起。”

在佛教里,“无明”是贪、嗔、痴、慢、疑的总称,认为种种欲念都是违背宇宙法则真谛的,不是正知正见,均被视为颠倒梦想,故如梦、幻、泡、影、露、电,不真实,易破灭,易粉碎,易变易,快且短暂,不可能恒常不变。

我们由此可知,《金刚经》最后的四句偈,本来是讲智慧层面的。简而言之,《金刚经》最后的四句偈,本来讲的是人的内心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偈中的“有为”,是指人的种种欲念的起伏变化,如梦、幻、泡、影、露、电一样变化无常;而与“有为”对应的“无为”,一定程度上是指“无我”的状态,即《金刚经》里说的“如如不动”的内心。

推荐阅读: 穿书后成了女霸总 顶流的律师甜又飒 少宫主只想好好活 侠女倾城探案集 摄政王的神医萌妃 都怪爱卿太宠朕 斗罗之最强辅助系战魂师 总有上神不识好歹 末世满级大佬有异能空间 陨落大佬藏好你的小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