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俞大猷到
如果说,戚继光这边战事结束。为周梦臣腾出很多人力物力之外。那么俞大猷的到来,就等于给了周梦臣一个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毕竟,如果战事在陆地上,周梦臣自己都能搞定,而在海上,周梦臣固然做了很多的研究,依然不自信能够指挥一场海战。
因为海战的不确定因素比陆地上多太多了。周梦臣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其实他对战事本来就不是多擅长,在大同是赶鸭子上架,而今有选择,何必自己上。自己又未必能做好。还是交给对此有经验的人比较好。
这个人自然是俞大猷。
俞大猷接到军令之后,立即从台湾赶过来。
周梦臣见了俞大猷,并没有直接说倭寇的事情,而是说起东海水师的事情。毕竟这一年之中,周梦臣对东海水师投入,几乎是不不遗余力地。
俞大猷说道:“而今东海水师有一号福船四十艘,二号福船六十艘,三号福船一百艘,另外有其余各式船只七十八艘,至于小船不在其列。总计二百七十八艘,作战人员总共有三万五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东海五卫,澎湖港,舟山卫,等十处卫所,总计兵力五万之众,下辖老弱妇孺,有三十余万。”
周梦臣听了, 说道:“好。”
这一句好,是真心的。
在他来江南之前,大明的船只分散在各个卫所之中,总体上都比倭寇差很多。而今东海水师虽然整体数量上,好像没有增多。但是实际上战斗力飙升。单单一号福船四十艘,就有两千多门火炮。再加上其他船只的火炮,还有岸防火炮。周梦臣自信,这一支舰队,即便放在西方,与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也未必不能碰一碰。
这支船队,就是周梦臣的安全感。
周梦臣问道:“东海五卫的情况怎么样?”
俞大猷说道:“东海五卫。而今已经有了产出,主要是木材,樟脑,还有一些粮食,可以供应军中。”随即俞大猷给周梦臣讲解了东海,也就是台湾的现状。
去年,周梦臣从福建回苏州,而俞大猷就直接进攻魍港。林凤见大势已去。就立即投降了。
随即俞大猷就改魍港为望港,因为从这里向西,就是福建,也是大多少人的家乡。在望港分配下三卫,分别为东海中卫,东海左卫,与东海右卫。安置了十万百姓,并选出一万五千青壮,作为士卒。俞大猷本来想在望港驻扎舰队,但是发现望港耕种条件不错,但是作为港口条件就不大好了,河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淤泥太厉害了。毕竟到后世才几百年,魍港遗址只能去完全不靠海的地方挖土了。
随即俞大猷又在台北,台南两地建立了,东海前卫与东海后卫。这两地未必与后世的台北台南完全融合。毕竟俞大猷要的仅仅是港口。不过,两地天然良港,本来就不多。未必不是对应的地方。
在此之后,俞大猷就坐镇望港,亲自指挥军队开垦荒地,在原本魍港土地的基础上,又开垦十几万亩土地,并且为了这些土地,与大肚王国,狠狠打了一仗,结果自然不用说。
甚至俞大猷都没有上报。就好像一场狩猎一般。有什么好意思说。
从此俘获不少土人。俞大猷将这些土人组织起来,开始修建城池与水利工程。
以至于俞大猷长期坐镇望港,而望港也成了东海水师后勤基地,与行政中心。
而今周梦臣召俞大猷过来,俞大猷就是从望港过来的。
周梦臣听了俞大猷报喜,问道:“仅仅凭借此事,将来俞总兵功业,未必在开漳圣王之下。”
俞大猷听了,红光满面,说道:“还是大人指点,否则我也会起畏难之心。如此大事就做不成了。”俞大猷并没有告诉周梦臣,整整一年,死在台湾的人,不分老弱青壮,已经有万人之多了。更不要说不道多少土人在艰苦的基础建设之中丢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