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只是起了一个头,手下的人就开始议论起来。
一边说着穷兵黩武,一边说道北方的威胁。
殿上的王猛看得手下的文臣们争吵,只觉得有趣。
尤其是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的立场问题。
当年掌管后勤,每每王猛出兵之前,都要反复的提问,顾虑颇多的李善长,今天却成了北伐的主力支持者。
而当年自认是谋略无双,舌战群雄,每每出征都是兴高采烈,恨不得随军出征的胡惟庸如今却成了支持内部建设,反对穷兵黩武的第一人。
人注定是会变化的,至于两人的意见,不过因为是所站的立场而已。
李善长主管吏部、兵部、礼部,其中吏部兵部都是他的亲信大臣,站在北伐的立场上岂不是理所当然。
而胡惟庸主管户部、工部、刑部,工部虽然不是他这一党的,但是却是他主管的。
而且户部的主管乃是他的门生,绝对的亲信,他绝对是站在内部建设之上的,而不是什么北征。
不一会儿,朝中加入争论的人数越发的多起来
就连宋濂和汪广洋两个江南集团的人,也直接加入了战争。
一方支持胡惟庸,一方则是支持李善长。
王猛知道他们的想法,只要李善长和胡惟庸争的越狠,他们上台的机会才最多。
尤其是汪广洋,这些年他隐隐从科举乃至是工匠的地位变化看出来自家陛下对于工部的重视极高。
若是胡惟庸和李善长一人下去了,他被扶持起来的可能性很高。
一旁的以魏国公孙骁为首武将则是一言不发,默默地看着文官们的争论。
这些年还能留在朝上的武将,绝对都是政治合格的武将。
他们清楚,自己是绝对不能和文官们掺和到一起的。
敢掺和的,都被王猛扔到穷山僻壤去开边的。
而且李善长和胡惟庸都是他们淮西人,都是老弟兄,他们也不想掺和。
良久之后,看到场面有些不可控制,再下去就要打起来了。
要知道这些淮西的文士,还是比较喜欢动手的,尤其是吵不过的时候。
王猛顿时一声咳嗽:“好了!成何体统!”
王猛扫视一眼孙骁:“魏国公,说说你的看法。”
一脸沉默的孙骁顿时开口道:“秦国公常年驻扎在北疆,难得一见,若是能扫平蒙元,也能让我等兄弟团聚。”
王猛闻言,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秦国公自然是周勇,自蒙古撤回漠北之后,一直带领五万大军驻扎在边疆,的确是难得一见。
王猛有看向王御:“太子,如何看?”
王御恭敬行礼一拜,开口道:“有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儿臣还是觉得应当早日北征消灭北元。”
“秦国公常年留守北疆,府中常年冷寂,每年元宵也难得团聚,终究是不妥。”
孙骁闻言,顿时有些感动的看着王御。
王猛闻言,哈哈一笑:“好小子,够体贴你家老泰山的啊!”
“行,那就北征,等到秦国公回京,咱就下旨让你和媛儿成婚。”
周勇的女儿周媛,比王御小一岁,两人是娃娃亲,所以说周勇是王御的老泰山。
有了王猛的话,胡惟庸和李善长也不敢再争论,这一回算是李善长胜了。
不过两人也看出来了,这是自家陛下在给太子铺路,得到军中勋贵将领认可。
尤其是秦国公回京之后,是太子的泰山,更是太子绝对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