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biqu6.com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六)

终章 九三年(六)

其实,大顺朝廷内真的有不少人,有点“真心诚意”地想要帮帮法国。</p>

因为,当初跟着刘玉搞扶桑移民、黄河改道,以及参与刘玉跑路后李欗的边疆铁路、基建工业和政变的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老人,还没完全死绝。</p>

这批人心里很清楚,这法兰西啊,要出大事。</p>

他们未必能够想到激进的共和这种“在旧欧洲看来像是瘟疫”一样的东西,或者说也未必担心这个。</p>

而就是很纯粹地从地缘政治、经济上解读。法国要是真出大事了,欧洲也要彻底乱套;而欧洲一旦乱套,会因为经济因素,把问题传导到大顺身上。</p>

当然,这里的“出大事”,并不是只有“重农学派”或者“自然秩序”来背锅。</p>

而是说,他们的对立面,科尔贝尔主义,实际上也是在打着“托中改制”的旗号。</p>

并且,他们的改革,埋的雷,可比重农学派大多了。</p>

怎么理解这个“托中改制”呢?</p>

因为大顺现在发展的好,所以大顺是对的。</p>

问题是,大顺的制度,到底是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还是科尔贝尔的重商主义?</p>

因为大顺现在发展的好,是世界头号帝国。</p>

所以要改制,肯定要托中。而本身,法国又是欧洲科尔贝尔主义的策源地,法国又有浓厚的科尔贝尔主义的传统,这也使得反重农学派的这批人,举着大顺和科尔贝尔的双重旗号。</p>

简单来说,大顺这边对法国的新国王,相当不看好。</p>

当初刘玉评价上一代法王,这事很多实学派的老人都知道。说路易十五纯纯的机会主义的头子,你看着吧,这机会主义的毛病,改也难。</p>

不管是当初脑子一热就要把胜利都压在夺取汉诺威逼英国和谈上、还是后来汉诺威方向失败又要孤掷一注造船登陆英国上,无一不体现了这种机会主义的特质。</p>

而到后来,大顺下场,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路易十五的威望提升,准备改革,更是把这种机会主义的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p>

要改革,就得先动巴黎高等法院——怎么理解这个巴黎高等法院?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些故事里,类似满清的八王议政。不要以为顶着个高等法院的名头,就是啥好玩意儿,这和《大宪章》之类的玩意儿类似。</p>

然后,果然就机会主义了。还没准备好呢,直接就把巴黎高等法院给掀了。啥啥没准备、没有提前布局,脑袋一热觉得有机会,卡就给掀了。</p>

总的来说,在大顺这边,对路易十五的评价,因着刘玉带的头,不高。</p>

但是,高不高的,相对来说的。</p>

等到了这一代,大顺这边,对路易十六的评价,就两字:崇祯。</p>

爱好改革。</p>

但是跟他妈的翻烧饼似的。</p>

今天重农学派上,闹出事来,撸掉,全部推倒;换上重农学派的对面,科尔贝尔主义,闹出事来,再撸掉,全部推倒;再换上重农学派……</p>

改革这玩意儿,哪能跟翻烧饼似的?政策三年一换,而且一换就是直接倒过来?</p>

这么改,还有个不出事?</p>

而且,这两派,全都打着“托中改制”的旗号,弄得大顺现在浑身都是屎。</p>

如果说,重农学派的改革,用大顺这边的成语,叫“托古改制”。</p>

那么,科尔贝尔派打着大顺旗号的改革,那纯粹就是“东施效颦”。</p>

重农学派的问题,这里不必提了。</p>

而科尔贝尔派的改革,则和刘玉当初临行之前,和李欗的那番对话,有着直接关系。</p>

具体到更具体的东西上,铁路。</p>

再具体点,也和李欗当初面临的问题有点相似:改税制、改土地所有制、搞均田,不敢。</p>

而铁路,大顺这边做了个榜样,确实带动了大顺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p>

所以,法国这边也要修铁路。</p>

技术倒不是问题。</p>

问题还是钱。</p>

重农学派的改革,是要直接触动旧势力的利益的。</p>

杜尔哥的改革,无论是士绅一体纳粮、募役法、打消法国内部的区域性经济、取缔行会等等,无一不是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且,因为过于激进,尤其是粮食出口不限制的政策,直接导致了面粉战争,是以把底层也得罪了。</p>

翻烧饼之后。</p>

科尔贝尔派如何才能上位?难道要继续重农学派的改革,触动旧势力?</p>

显然不是。</p>

上位的雅克·内克尔,看着大顺的经济发展、铁路基建拉动的快速工业化,觉得这是一条路啊。</p>

科尔贝尔主义,本身就是要求国家管控,或者叫官办经济。</p>

同时又不想触动旧势力。</p>

那么,内克尔就提出了口号,叫“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里的民,显然指代的是贵族阶层,因为要把重农学派的改革翻烧饼嘛。</p>

历史上,是因为路易十六执意要卖头援美。</p>

援美,得花钱。</p>

钱从何来?</p>

某种程度上讲,内克尔的这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还真不是吹牛。至少,在北美独立战争那段期间,法国是真没加税,内克尔是真把钱弄到了。</p>

咋弄的?</p>

法国老传统。</p>

约翰·劳那一套:财政部直接下场搞金融诈骗,吹泡沫。虽然早晚要炸,但没炸的时候,确实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足”。</p>

这个泡沫咋吹的呢?</p>

养老年金。</p>

朝廷背书、财政部出面:10%的年息,活一年给一年。你活十年,你就回本;你活二十年,你就大赚。你要活三十年,那你占大便宜了。</p>

内克尔本身就是日内瓦的金融家,他私下里给日内瓦的金融家们的许诺,更扯犊子:年息13%!</p>

一共借了五六个亿,问题是这玩意儿,人不死,就得还啊。</p>

而且,年息13%,基本上,在此时的欧洲,那就可以认定,你贪图利息、人家要你本金了。</p>

总归,要么、赖账;要么,印钱发纸币,或者还债券。</p>

你要说,他做没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那应该说也做到了。</p>

但问题是以后咋办?</p>

金融这玩意儿吧,真挺神奇的。</p>

法国人来说,约翰·劳的泡沫,也没过去多长时间吧,结果照样入局。</p>

当然,这是个全球的普遍情况,历史上连满清统治的时候,那都是刚因为租界房地产大开发跳楼一批,不到十年,就又疯狂投机矿业股;炸了之后,最后又居然真的“相信”50%回报率的橡胶概念股,最后一波搞出来保路运动。</p>

当然,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变动。因为一战的战后格局,北美的独立运动被压住了,这里面当然有法国卡在北美没被赶走的因素。是以,卖头援美这种事,自也不存在。</p>

但是,大顺的飞速发展,大搞基建铁路,立起来个样板。</p>

重农学派的改革失败,也使得科尔贝尔派想要学大顺:民不加赋,发展基建,不从旧势力那里掏钱,通过发展来解决财政问题。</p>

于是,还得要钱。</p>

要钱,又得“民不加赋”,不触动旧利益。</p>

那就历史重演,养老年金,高利贷集来资本呗。要不能咋办?</p>

这就不得不说到“东施效颦”的问题了。</p>

的确,包括说刘玉当初的扶桑移民和黄河改道,集来资本的公司,直接取名“泡沫公司”。</p>

看这名字,就是在致敬约翰·劳的密西西比泡沫。</p>

许诺高息。</p>

但是,泡沫没炸,因为扶桑真的金山银山。</p>

那之后的李欗大基建,走的也是一样的套路。</p>

许诺高回报。</p>

吸纳资本。</p>

最后也没炸。</p>

但是,泡沫没炸,那是因为……之前说的一大堆因素。</p>

大顺的劳动力不缺。</p>

大顺的私有制早已确立。</p>

大顺的对外扩张为造就了大豆市场。</p>

推荐阅读: 这个神豪明明有钱却过于慎重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最强穿梭万界系统 人生重启二十年 万界武侠扮演者 全球进入数据化 遮天之人王 极道武学修改器 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长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