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接受大汉的整编,能得到大汉子民的身份,能去开垦良田、子孙能接受教化、生病有找医匠医治。
晚一步,那就是一堆不服教化的蛮子,不仅低人一等,还有可能遭到老乡的攻伐。
于是那些五溪蛮人纷纷走出深山,接受潘濬的改编。
出来的人多了,渐渐显得阿会北这个榜样也不算非常明显。
蛮王这个身份,大汉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而且阿会北读过几部书典,不甘心跟其他人一样就做个亭长里长到头。
他知道自己的手下在平原作战不过是找死,根本捞不到什么功勋,
倒是刘禅征南蛮,可以发挥他们山地战的优势。
嗯,徐晃这样的名将攻山也没什么太好的思路,
看来这一战,有我发挥的机会。
刘禅见阿会北和徐晃聊得正开心,也没有打扰,倒是句扶很不解风情的咳嗽一声,朗声道:
“世子到!”
徐晃和阿会北见刘禅到来,这才一起起身向刘禅行礼。
徐晃虽然在给刘禅打工,但他纵横一世,实在没法跟老同事于禁一样拉下脸向刘禅投降,
他只是随便行了个礼便昂然而去,
阿会北听说刘禅是来见他,顿时大喜过望:
“听说世子繁忙,今日就没有去打扰世子,
不曾想竟劳累世子来见我。”
刘禅今天确实很忙,忙着玩摄像机,
听了阿会北的话,不禁老脸一红,不过他还是非常镇定地道:
“今日跟昊天上帝有约,故此耽搁了一些时日,
阿……”
他琢磨了一番如何称呼阿会北,这才开口道:
“听闻头人来江陵,欲助我南征,可有此事?”
阿会北猛地点点头,郑重地道:
“小民得慕王化,心中感动,愿为世子前驱,扫平南中诸夷。”
要是能在征南中的过程中立功,阿会北的威望必然大涨。
到时候季汉肯定会以他为楷模,鼓励其他的五溪蛮部族跟南中部族投效。
这个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阿会北自然要抓住。
唔,历史上军师对孟获的任用似乎就是这个思路。
刘禅琢磨一番,心道这些人擅长南征,倒真是不错的助力。
有五溪蛮主动出战,也能体现他的抚夷政策有了成绩,看来潘濬做的真是不错啊。
嗯,五溪蛮的事情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该让潘治中的才能在广阔的天地内得到更大的发挥。
·
几天之后,正在配合潘濬一起工作的满宠突然接到了任命
刘禅举满宠为荆州治中从事,全面署理武陵的抚夷事务。
而现任荆州治中从事潘濬被解除任命,招往江陵述职。
接到书信,潘濬不仅没有丝毫的担忧和恐惧,反而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终于。
终于可以不用跟这些不知礼的蛮人斗智斗勇了。
他这些日子兢兢业业,在抚夷之事上投入了太多的脑筋。
大汉之前的抚夷一贯只有三个套路。
要么杀,要么给钱怀柔,要么挑动各个部族之间的冲突。
可刘禅给的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
又要让他们感受到王化,又不能给他们远远超过汉人的待遇。
这份权衡,让潘濬伤透了脑筋。
好在,他得到了满宠、庞德、丁奉的大力支持。
满宠申明法度,不管是汉蛮,犯法者一概公示,若有违抗,抓住公开处置。
之前汉蛮多有冲突,满宠的裁决也都让人心腹,这让刘禅的种种政策得以顺利推广。
而出身胡羌之地的庞德则很擅长跟这些粗蛮的汉子交朋友。
他通过比武认识了许多朋友,耐心地教他们汉语,还征发了不少略懂蛮语的汉人去山中讲述世子的《斗帝传》。
说来刘禅都不信,这几个月下来,文化水平最低的庞德居然是推广文字最得力的干将。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五溪蛮人已经认得百字,可以用汉话简单交流,
还有几个聪明的甚至已经认识千字,能把《斗帝传》中的几部名篇来回讲述翻译出来。
至于那些实在是不服,实在愿意挑动是非的也不是没有,
这些人潘濬先公示他们的罪行,没收他们的土地,然后命令周围部族进剿,丁奉大军压阵。
半年时间下来,已经没有人再敢和潘濬作对,到处都是一副忙碌耕种、鸡犬相闻的繁荣景象。
这次回江陵述职,潘濬百分之百确定自己是要提拔了。
不用再跟五溪蛮待在一起,潘濬的脚步都轻松了几分。
这半年的努力,想必世子已经发现了我卓越的才华。
听说廖立已经被世子征召到身边,想必世子终于发现,只有我们这些君子才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助益。
想到这,潘濬非常欣慰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终于要走了。
“伯宁,日后此间杂事,都要汝小心操劳了。”
“令明,要小心山中瘴气,不要频频进山。”
“承渊,咱们算是不打不相识,
日后青云直上,还要多多提携照拂啊。”
跟共事半年的同事们一一挥别,潘濬流下了几滴真挚的眼泪,欢欢喜喜踏上了前往江陵的马车。
这一去,想必下次归来,最少也能混个尚书令或者四方将军了。
“承渊,世子真的没说要封承明做什么官吗?”
见潘濬走远,满宠偷偷问丁奉。
丁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取出了刘禅写来的书信。
“倒是说了,但是上面有个字我不认识,所以就没好意思献丑。
反正回了江陵他也会知道,没什么影响啊。”
满宠翻了个白眼,心道丁奉果然没文化。
他接过书信,狐疑地看了半天,颇为不确定地道:
“庲降都督?这是什么?”
怎么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