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后,小马打了几个电话,问了问村里几个泥瓦匠的情况,结果只有两个因为家事耽搁还在家里,其他人春节后就外出干活了。至于打下手的杂工,泥瓦匠自己会找,用不着小马操心。
小马告诉泥瓦匠,砖厂请他们干活,具体情况明天去砖厂找管后勤的老周谈,他特别强调这事儿归老周管。
打完这通电话,小马坐在椅子上一边喝水,一边回味周福山让他帮忙找泥瓦匠的事,他认为老周曾经故意找茬让自己难堪,自己也确实在心里怨恨过老周,即使现在这种怨恨情绪也未完全消除。
但不管怎么说,老周毕竟是公司总经理关云天的老丈人,又是砖厂管后勤的经理,说不定还是公司安排在砖厂,用来监督基层的耳目,既然老周因为这件事主动跟自己接近,自己为何不顺水推舟,借此机会把跟老周的关系缓和下来?
通过对近期一些事情的观察,小马认为跟周福山走的近一点,至少没有坏处。于是,他又拿起电话,告诉刚才联系过的泥瓦匠,虽然砖厂主动找上门来,但冲着自己在砖厂当车间主任的面子,让他们明天去谈价格时不要敲竹杠,要价合适就行了。
这两个泥瓦匠一个跟小马有远亲,另一个是他发小,他们答应给面子。小马当晚又给老周打电话,把这些情况向老周做了通报。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泥瓦匠来到周福山的办公室,不用问都知道他们的来意,老周开门见山,向两人介绍了翻修屋顶的范围、具体要求和大致工期,还领着这两人去施工现场实地查看。回到办公室,泥瓦匠根据工作量和用工人数,当场报价,并确定了工期。
老周关心的主要是价格,对于工期,即使甲方不要求,乙方也会抓紧时间。至于价格,与劳务市场那些人的要价相比,这个价格虽然也低不了多少,但确实属于最低的,这让老周很满意。
当场草签了施工协议后,约定第二天开工。临走时,泥瓦匠提了个请求,为了赶工期,不把时间浪费在来回的路上,他们希望施工人员在厂里的食堂吃午饭,餐费自己出,请老周帮忙跟食堂协调一下。周福山对此非常理解,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食堂正好归后勤部门管辖,协调起来也方便。
农村人出门干活,为的就是挣钱,没有固定的上下班观念,只要天一亮,他们就认为该干活了。第二天早上才六点过,两位泥瓦匠就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六名杂工和一些施工机具来到砖厂门口,这时,值班人员和门卫才刚起床。说明来意之后,门卫准其入厂,到了现场摆开架势,便开始忙活起来。
上午八点左右,老吴看见一些人在平房那边翻修房顶,他打听这些施工人员是在哪儿找来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一般也没人关心这事儿。午饭时间,在职工餐厅碰见两个泥瓦匠时,老吴才知道是附近村子的人在这里干活。老吴跟泥瓦匠很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当然也是通过小马介绍,生产区那些土建工程就是这些人干的。
回到办公室,老吴心里嘀咕,老周跟附近村子的人根本不熟,他怎么会找到这些泥瓦匠呢?一定是小马介绍的。可老周跟小马之间矛盾很深,他们平时几乎不说话,小马怎么可能帮老周介绍这些匠人?对此,老吴十分困惑。
第二天午饭时间再次碰见泥瓦匠时,老吴问他们怎么揽到了这个活,不出老吴所料,对方告诉他,就是小马把他们介绍给了老周。弄清缘由后,老吴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怪怪的滋味。
房顶翻修按期完工,周福山对施工质量非常满意,通过这件事,他对小马有了好感。
老周年龄比较大,又是公司总经理的岳父,他的办公室条件不错,不仅办公室比较宽敞,而且自动饮水机、茶叶、茶具一应俱全,只要小马有空,老周隔三差五就打电话让小马来他办公室喝茶聊天。
小马也感觉到了周福山对他的善意,有事没事他也主动往老周办公室跑,除了闲聊,有时也谈一些生产方面的事。
这一切被老吴看在眼里,原本跟小马私交甚好,自此以后,除了正常的工作交流,他跟小马的交往明显少多了。老吴实在不明白,小马这个车间主任不跟生产经理接近,而去跟后勤经理套近乎,你能得到什么好处?
小马也感觉到老吴在疏远他,但他想明白了,作为一个小小的车间主任,跟着参合什么呀?自己对砖厂的事没有任何决定权,可以说和老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现在人家老周表现出了善意,自己没有理由不走近他。
一次闲聊,说起和员工的关系,小马无意中提到老吴下班后很喜欢去住在附近的员工家里喝酒,其实有很多次喝酒,小马也跟着去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福山不由得联想到,怪不得生产部门的很多员工不欢迎自己,甚至故意抵触和排斥,莫非老吴借着跟职工吃吃喝喝,在私下拉拢职工,存心孤立自己?
难怪老周想得多,自从他来到砖厂以后,生产部门的职工确实不欢迎他。了解到这个情况,老周认为问题严重,他觉得老吴孤立自己的目的,就是想把他从砖厂撵走。当天晚上,周福山给关云天打电话,把老吴经常去职工家里喝酒的事作了汇报。
关云天为人比较随和,又受过高等教育,对职工们八小时以外的活动一般不太过问,对员工们下班后的生活内容持宽容开放的态度,听了周福山的汇报,他真没想那么多。不过他觉得作为生产经理,跟员工这样的接触过于频繁,三天两头地出现在这种场合,起码有些不太检点,旁人在背后说起来也不好听。